荔枝核的功效与作用:
(一)荔枝核的作用
理气止痛。
本品辛温,入肝、肾经,有理气止痛作用。《本草纲目》曰:“荔枝核入厥阴,行散气滞、其实双结而核肖睾丸,故其治癞疝卵肿,有述类象形之义”。故多用于厥阴肝经寒凝气滞所致的疝痛、睾丸肿痛等少腹疼痛,并可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妇人经前腹痛和产后腹痛。
温中散寒。
荔枝核味辛性温,故有温中散寒之功,常用于寒凝气滞之胃脘疼痛。本症多由于素体气虚或久病脾胃虚弱,中阳不振、寒从内生、胃失温养,症见:胃脘隐隐作痛,绵绵不绝,食少纳呆、泛吐清水,喜按喜温,饥饿时痛甚,得食稍减,遇冷则剧,畏寒肢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胃痛时轻时重,数年不愈,严重者可兼呕血或便血,舌淡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滑,脉沉迟或濡弱。《备要》载:“辟寒邪、治胃脘痛”。故用本品可治本症。
荔枝核可以降血脂,调节血脂代谢紊乱。
荔枝核可以用于疝痛,睾丸肿疼,胃脘痛,腹疼。
【应用】
疝气痛,睾丸肿痛。本品主入肝经,味辛能行,味苦能泄,性温祛寒,有疏肝理气、行气散结、散寒止痛之功。治寒凝气滞之疝气痛、睾丸肿痛,可与小茴香、青皮等同用,如荔核散(《世医得效方》);或与小茴香、吴茱萸、橘核等同用,如疝气内消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若睾丸肿痛属湿热者,可配龙胆草、川楝子、大黄等同用。
胃脘久痛,痛经,产后腹痛。本品辛行苦泄温通,入肝胃经,有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作用。治肝气郁结、肝胃不和之胃脘久痛,可与木香研末服,如荔香散(《景岳全书》);若肝郁气滞血瘀之痛经及产后腹痛,可与香附研末服,如蠲痛散(《妇人大全良方》),或酌加川芎、当归、益母草等同用,疗效更好。
(二)荔枝核的功效
【性味】 甘涩,温。
1《纲目》:“甘,温,涩,无毒。”
2《医林纂要》:“甘涩,温,微咸。”
3《广西中药志》:“味甘微苦涩,性平,无毒。”
【归经】 入肝、肾经。
1《纲目》:“入厥阴。”
2《本草经疏》:“入肝、肾。”
3《本草撮要》:“入足太阴、厥阴经。”
【功能主治】 温中,理气,止痛。有理气散寒之用,能治疝气、睾丸肿痛及少腹气聚胀痛等症。此外,还可用于胃脘痛和妇女寒凝瘀滞腹痛等症。
1《纲目》:“行散滞气。治颓疝气痛,妇人血气刺痛。”
2《本草备要》:“辟寒邪,治胃脘痛。”
荔枝的食用方法:
荔枝核蜜饮
材料:
荔枝核30克,蜂蜜20克。
做法:
(1)将荔枝核敲碎后放入沙锅。
(2)加水浸泡片刻,煎煮30分钟。
(3)去渣取汁,趁温热调入蜂蜜,拌和均匀,即可。
(4)早晚2次分服。
健康提示:
本品能理气,利湿,止痛。主治各类慢性盆腔炎,下腹及小腹两侧疼痛,不舒,心情抑郁,带下量多。
荔枝核海带汤
材料:
荔枝核、茴香、青皮各5钱,海带50克。
做法:
将所有材料加适量水煮成汤即可。每日饮用1次,可以改善肝硬化现象。
荔枝核散
材料:
荔枝核60克,炮山甲15克,黄酒少许。
做法:
将荔枝核、炮山甲一同研成细末。每天2次,每次服9克,用温黄酒送下。
功效:
适用于急性腰扭伤患者的治疗。
荔枝核葛根羹
材料:
荔枝核15克,葛根10克,山药60克。
做法:
将荔枝核、葛根、山药分别洗净,晒干或烘干,敲碎或切碎,共研成细末,用温开水调匀,呈稀糊状,置小火上制成黏稠羹。早晨空腹服用。
功效:
适于各型糖尿病。
荔枝核研细末降糖
中医认为,荔枝核性温,味甘、微苦。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胃脘痛、胁痛及疝气等病症。
近年来研究表明,荔枝核中所含的皂甙成分具有降血糖的作用。临床应用单味荔枝核辅助治疗非胰岛素依赖性(2型)糖尿病有较满意的疗效,能较好辅助降糖,治疗中未见副作用发生。
方法:取荔枝核烘干后研为细末,每次10克,每日3次,饭前30分钟温水送服,1个月为1疗程。患者不妨一试。
【荔枝的功效和作用及食用方法】相关文章:
荔枝酒的功效和作用01-11
荔枝蜂蜜的功效和作用01-14
荔枝的营成份和功效和作用01-04
荔枝的功效作用和贮存方法01-03
荔枝的功效与作用08-13
荔枝的营奍成份和功效和作用01-09
荔枝泡酒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11-05
桑葚酒的功效和作用及食用方法01-19
苜蓿蜜的食用方法和功效与作用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