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礼仪基本知识

时间:2023-10-10 17:10:09 家庭 我要投稿

  古代礼仪基本知识,中国又称为礼仪之邦,自古礼仪就贯穿在中国的历史中。古人和我们一样,与人打交道是必不可少的日常活动。热情好客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和风尚,以下分享古代礼仪基本知识。

  古代礼仪基本知识1

  1跪拜礼之稽首礼

  行稽首礼时,拜者必须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跪拜礼后,缓缓叩首到地,稽留多时,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重的礼节。一般用于臣子拜见君王和祭祀先祖的礼仪。(后来,用于僧人举一手向人们行礼,也称“稽首”。“)

  2跪拜礼之顿首礼

  顿首即叩首,即俗话说的“磕头”,九拜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姿势和跪差不多,行顿首拜时,取跪姿,先拱手下至于地,然后引头至地,便立即举起。

  因为头触地时间很短,只是略作停顿,所以叫顿首。顿首是平辈之间的拜礼。稽首是称扬之辞,顿首是请罪之辞。(“顿首”两首,后来也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也有首尾都用的,表示对人家恭敬。)

image.png  

  3跪拜礼之空首礼

  行空首礼时,双膝着地,两手拱合,俯头到手,与心平而不到地,故称“空首”,又叫“拜手”。这是“九拜”中男子跪拜礼的.一种。跪拜礼

  我国在汉以前,还没有正式的凳椅。人们在进食、议事、看书时,只是在地上铺一条用芦苇、竹篾等编成的铺垫用具,即席子,人就坐在席子上,故称“席地而坐”。如果请客人坐正席,则多垫一重席子,表示恭敬。

image.png  

  就连朝廷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席地而坐”,不过,所坐的东西比普通老百姓好一些,如周代每次举行大朝觐时,五者所坐的席位,设有绣着黑白斧形的屏风,屏风前面南向铺设着莞草编成的席子,上面再加上五彩蒲席和桃枝竹席,左右摆设玉儿,给王者凭依。

  因此,古代所谓“坐”的姿势,和我们现代人的“坐”完全不一样。坐时要两膝着地,然后将臀部坐于后脚跟之上,脚掌向后向外。古人的“坐”,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的跪。

  在接待宾客中,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使坐变成了跪,然后俯身向下,就这样,逐渐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

  古代礼仪基本知识2

  【朝聘】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朝觐】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

image.png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

  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

  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image.png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足见信陵君对侯生之尊敬。今人有“虚左以待”一语。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膜拜】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

  【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古代礼仪基本知识3

  交际——人无礼则不生焉

  中国又称为礼仪之邦,自古礼仪就贯穿在中国的历史中。古人和我们一样,与人打交道是必不可少的日常活动。热情好客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和风尚。孔子就曾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而在迎来送往中,国人又处处体现了“礼仪之邦”的风采。古人十分重视人际间的相互交往,“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非礼也”。既有来往,又有回访,才能表现礼节。因此,迎来送往就成为好客的一种表现。

  从迎接宾朋好友开始,直至送别宾朋好友,始终处在一种热情、体谅、和谐的气氛中。因此,无论是刚刚认识还是相互拜访,甚至宴请聚会,古人都有一套特定的程序和讲究,有些礼节一直保留至今,深深地影响着今人的处世模式

image.png  

  行走之礼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古代礼仪基本知识】相关文章:

外事礼仪基本知识08-23

校园礼仪基本知识08-30

外事礼仪的基本知识08-28

关于校园礼仪基本知识10-07

古代送礼仪礼仪知识10-01

古代饮食礼仪知识08-22

古代传统风俗礼仪09-17

古代婚嫁礼仪禁忌09-02

古代婚礼仪式流程07-21

古代中国宴饮礼仪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