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影响,为何如此难以突破?

时间:2024-07-18 23:25:14 家庭 我要投稿

  一、原生家庭的影响

原生家庭的影响,为何如此难以突破?

  我们所有重要的心智模式,都源于我们早期的家庭环境,以及所受的家庭教育。

  以“关系中的安全感”为例: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及时、无条件的关爱。

  有这种需要,是孩子的本能。所以,孩子会在每一次妈妈离开的时候,哭泣、舍不得,但是如果妈妈跟孩子好好沟通,说妈妈一会儿回来,不久,妈妈也确实回来了。而且回来之后,会陪孩子好好玩耍。那么,孩子通过一次次的确认,最后培养起来对妈妈的信任。

  相信妈妈的爱,是安全的,也会把这种对妈妈的任何,泛化到其它人身上。

  有了妈妈这个“靠山”,孩子就会培养出基本的安全感,然后再生活中,慢慢识别哪些是值得信任的人,哪些不是,然后选择跟值得信任的人交往。最终,成为一个在关系中,有“安全感”的孩子。

  但是有些妈妈,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经常离开,而且“回来”没有规律,不守承诺,开始的时候,孩子会相信妈妈说的“一会儿回来”,但是因为妈妈的“疏忽”,经常不能信守承诺。

  通过这样一次次的经历,孩子慢慢会发现,妈妈不值得信任,妈妈的爱,不安全。因为在妈妈这里没有得到安全感,孩子也会慢慢的把他/她的怀疑,泛化到其它人身上,担心朋友不安全、担心恋人不安排、担心配偶不安全。成为在关系中,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最后,凡是在“在乎”的关系中,都会因为自身缺乏安全感,过度敏感、过度担心和焦虑。

  我们大部分重要的心智模式,都有原生家庭的影子,在原生家庭持续多年的影响下,我们的心智模式,通过一次次的重复,慢慢形成了一个雏形。

  二、学校环境的维持

  孩子的心智模式,在原生家庭中,形成了一个雏形。但是进入学校环境后,孩子周边的“重要他人”变了,孩子需要适应的环境也变了。

  但孩子仍然会带着原来的“心智模式”雏形去适应这个世界。

  如果孩子本身是有“安全感”的,也会信任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也总会发现值得信任的老师和同学,这样,孩子的“安全感”和对人的信任,就会在学校阶段,进一步得到强化。

  但是,如果孩子本身是缺乏“安全感”的,也会不太信任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因为孩子对“安全”过度敏感和担心,会过度关注老师和同学不安全的方面,而且也因为自己的敏感和焦虑,容易导致“控制”和“占有”,导致同学的反感和其它同学的“嫉妒”,最终影响和同学、和老师关系。

  如果这个时候,孩子能够遇到一个非常有耐心、有爱的老师或者同学,尽管孩子因为缺乏安全感,会不断“闹腾”,但是因为有好的老师和同学的耐心守护,孩子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人值得信任的。

  这种“新的经历”,会慢慢重新培养起,孩子原来缺失的安全感。

  但这是幸运的情况。

  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讲,其实没有这么幸运。因为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不同,老师一个人要照顾那么多孩子,在一个孩子身上持续“关注”,关注每一个孩子“缺乏”的,并不容易。

  而同学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我们原来“缺乏”的东西,其实也会给新的关系带来一些困扰。

  比如我们缺乏“安全感”,就容易过度敏感、担心、猜疑,这会进一步影响我们的同学关系,而同学不像父母一样,会始终守护我们,同学关系,如果一方的行为引起另一方的不适,对方会重新选择更合适的朋友。

  而对方的重新选择,又进一步验证了关系的“不安全”,强化了我们最初的“心智模式”雏形。

  所以,对少数幸运的孩子来说,在学校遇到的新的环境、更合适的人,会帮助我们优化原来的“心智模式”雏形,变得更加积极。

  但是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我们会继续在学校生活中,重复自己在原生家庭中,形成的“心智模式”,并能在学校生活中,进一步验证它的合理性。最终,进一步强化了心智模式。

  三、成人世界的维持

  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学校环境,我们的选择都比较有限,家庭环境基本无法选择,而学校环境也很难改变,我们唯一可以选择的,是学校生活中的同学关系,但是可选择的范围,其实也比较小。

  所以,无论是在原生家庭阶段,还是学校生活阶段,都主要是环境在影响我们,我们被动的接受环境对我们的影响。

  但是,进入成人世界,尤其进入社会之后,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伴侣、选择自己的工作、选择工作的公司、选择生活的城市、选择自己的朋友圈子。

  几乎每一个方面,我们都有很多的选择机会。

  如果我们原来的“心智模式”不太健康,我们可以在这个时候,选择更积极的环境和关系,帮助我们重新成长。

  比如缺乏安全感,如果原生家庭和学校生活都没有帮助我们培养安全感,我们成年之后,完全可以选择一个有“安全感”伴侣,选择一个“安全”的团队和公司,重新培养自己的安全感,弥补成长经历导致的“缺失”。

  这确实是我们自我成长最恰当的方式。

  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我们其实对自己的行为,往往缺乏觉察。

  当我们没有选择机会的时候,我们只能被动的接受环境的影响,当我们真正有选择机会的时候,因为原生家庭和学校经历,已经基本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对自我的认识。

  我们不仅不会“选择更合适的环境”帮助自己成长,相反,我们会受“心智模式”的影响,选择跟原生家庭相似的环境,即使最开始的环境是适合成长的,我们也往往会下意识的,把它改造成与原生家庭相似的环境。

  如此,我们通过选择跟“心智模式”相匹配的环境,继续影响我们,让心智模式在成人阶段,进一步强化。

  继续以“关系中的不安全感”为例:

  如果我们在成长阶段没有培养出安全感,可以在成年阶段,选择一个有“安全感”、爱我们的伴侣,通过对方的持续、安全的爱,慢慢尊重塑造我们的安全感。

  但是往往很多时候,却是缺乏安全感的人,却喜欢选择“不太安全的环境和他人”,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世界和他人本身就是不安全的,选择不安全的环境和他人,在潜意识里,与他们“不安全”的认知,更匹配。

  就像越是喜欢抱怨的人,越喜欢和爱抱怨的人交朋友一样,因为有共鸣。

  此外,即使缺乏安全感的人,选择了真正爱他们,具有安全感的伴侣,也经常因为“缺乏安全感”导致的过度敏感、猜疑,以及不安全导致的过度控制,让对方越来越不舒服,最后影响关系,因为我们的“缺乏安全感”,将原本安全的环境,改造的不再安全。

  所以,最开始,我们被动的接受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形成了“心智模式”,而成年之后,我们又主动的选择与“心智模式”匹配的环境,或者将不匹配的环境,改造的匹配,如此,继续巩固我们的“心智模式”。

  这也正是为什么,原生家庭的影响,心智模式如此难以突破的根本原因。

【原生家庭的影响,为何如此难以突破?】相关文章:

原生家庭影响08-09

原生家庭的影响07-11

原生家庭会影响择偶标准么 原生家庭对婚姻的影响04-07

原生家庭有什么影响04-19

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人的选择04-07

原生家庭给孩子的影响非常深刻04-09

原生家庭怎么影响孩子成长04-07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04-11

原生家庭影响人的一生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