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研究说,甜会让大脑兴奋,吃甜食的时候,它会激活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刺激神经末梢,让人感到很兴奋,使大脑对它产生渴望。那么吃糖是孩子的天性吗?不让吃糖是不是剥夺了孩子的快乐?
适度吃糖,需要我们平衡满足宝宝的当下需求和长远利益,需要我们平衡家长管理和孩子的自我管理,根据宝宝的不同情况,一步步将宝宝培养成有自制力的孩子。
平衡点1:眼下的快乐vs长远的利益
甜,最开始是母乳的味道。人类对糖果的需求是出于本能,适当满足是没问题的。我们也没有必要特别克制不去吃甜的东西。吃甜的东西,是一种很美好的感觉,确实有安慰的作用。
但是任何事情,如果没有节制,都是对身体有伤害的。因此,不能因为它是人的本能,就去无限制地满足。
孩子吃糖肯定会有快乐的感受,但是现在有些说法,会过度地强调不让吃糖好像是剥夺了孩子的快乐。孩子吃糖实际是需要平衡的。如果多吃糖对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眼下他得到快乐了,但从长远来说,损害了孩子的利益,那么,父母需要在孩子眼下与长远利益之间寻找一个平衡。
平衡点2:家长管理vs孩子自我管理
孩子的自制力不够强,他需要提醒和限制
很多孩子一看到糖就两眼放光,如果不限制,他会抱着糖罐吃个够。因此,要给他一个限制,比如吃到五六块的时候,需要给他一些提醒和限制。相反,有的家长特别紧张小孩吃糖,一提到糖马上会说,对牙不好,对眼睛不好,不能吃。或者让一个超级爱吃糖的孩子看着一大桶糖,却只能吃一块,他可能会一整天都在想糖的事。
适度满足,慢慢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孩子的自制力是慢慢培养的,需要家长的引导。每个家庭孩子自觉性和自律性的培养,程度都是不一样的。这个跟孩子有关,也跟父母有关,有的父母比较有执行力,比较会引导孩子,孩子就慢慢地朝独立自主的方向发展了,但有的孩子是你放开了之后,他越来越任性了,有的不让吃就生气,就是要吃。因此,需要根据孩子个体的差异,给他限定一个大致的范围。这就是适度满足,然后逐渐用自己的方法把孩子引导到自律的状态中。
认同他想吃糖的想法
小孩喜欢吃糖,如果不允许,容易激起对抗情绪,他会逮着一块赶紧吃,因为吃了这块可能就得不着下一块了。这时,我们可以跟他说,你喜欢吃糖,可以的,我也喜欢,但是我们不能吃那么多。
跟他一起规划他的糖果
还可以告诉他:“你看这些糖都是你的,但是不能一天吃完,如果一天吃完,明天吃什么呀?”或者跟他一起协商“吃几块”,告诉他糖果罐就放在这儿,你自己数,吃5块就差不多了。如果你喜欢,把5块糖都放在口袋里也可以。
糖罐别急着交给他
如果孩子自制力特别不好,可以把糖罐放在高处,让他拿不到。但如果孩子自律性稍微强一点,就可以慢慢帮他过渡,比如从最开始自己拿,到逐渐把糖罐给他。期间可以观察他,看他拿六七块后会不会罢手。孩子看到家长没管他,可能会多吃几块,但如果发现孩子吃十几块还不罢手,就需要重新去限制或提醒他。如果放开他,他有几天多吃,过几天,他不会再增加了,有可能再过几天还少吃了,甚至后来想不起吃糖了。如果是这样,父母就可以放手。如果孩子的自律性不太好,不断挑战底线,则需要守住底线,5块就是5块,多一块都不行。
先评估自己的底线
面对孩子,家长还需要评估自己的承受能力,否则尝试放开吃糖的管理,可能变成你和孩子的博弈。孩子无法自控,家长又重新收回管理权。而放开吃糖的经验又给了孩子希望,让他老想挑战底线。家里的规则就会混乱。
吃糖日就像自助餐
如果有可能,不妨设置一个吃糖日。吃糖日会有一个仪式感,在这一天孩子会有特别强的心理满足感:没有任何羁绊,我想吃多少就能吃多少。这个很像去吃自助餐,即使真的这么吃,一天也就吃那么多,比平常的量多一些而已,但是心里的感觉是没限制的。
孩子爱吃糖是因为心理上没有满足吗?要看他是否情绪不好就吃糖。
并不是说孩子对某个东西特别有偏好的时候,就是觉得他心理上是有没被满足的地方。吃糖是不是心理需求是可以观察到的。如果孩子非常爱吃糖,尤其是心情不好的时候,特别爱吃糖的话,我们就要引起关注。
比如有的小孩情感上,或者是爱没有得到满足,他在不舒服或者有情绪、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去吃糖或吃甜的东西,拼命地填充自己。
此时,孩子吃糖是一种心理需求,他在别的方面没有得到满足,用吃糖来满足自己。当然这种事可能只是个别少数的,不是普遍的。普通孩子只是单纯喜欢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