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可是家长不知道,孩子的教育通常受家长的很多习惯影响特别大,孩子耳濡目染,父母无意间流露的很多情绪决定了孩子性格形成的主基调。
美国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爱德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做过一个令人惊讶的静止脸实验:当爸爸妈妈和一岁的宝宝面对面开心玩耍时,爸爸妈妈积极地用笑脸给宝宝反馈时,宝宝的是非常开心的;当大人不再对宝宝做出任何反应,而是一副扑克脸对着宝宝时,宝宝就慌了,一开始是使出吃奶的力气做各种动作和表情,希望引起大人的注意,当大人仍然继续冷眼看着他,他就会在椅子上扭来扭去,最后嚎啕大哭。
实验监测到,在宝宝得不到积极地反馈时,宝宝体内的压力激素持续增加,假如保持这个状态,关键性的脑细胞会死亡。这个实验说明孩子从小就渴望得到父母积极向上的情绪反馈,而当父母情绪不佳时,孩子会烦躁不安甚至崩溃。
潇潇最近换了工作,下班后总感觉身体被掏空,然而老板还总是要求她在家加班。这天,儿子拿着他的绘本想让妈妈给他讲故事,她正在做数据表格,本来就很烦躁了,儿子一再缠着她,硬要把绘本塞到她手里,于是她不耐烦地把绘本扔到一边,于是儿子哭闹起来,她在气头上打了孩子几下,就让儿子自己去一边反省。
过了一段时间,她完全适应了新工作,打算好好补偿儿子,她主动问儿子想去哪里玩,儿子说去哪里都行,问儿子逛街想买什么,儿子说都听妈妈的。
她觉得很不对劲,以往儿子一定会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兴奋地和她讨论怎么玩的事情,可现在不管她怎么追问,儿子都是寡言少语,不太开心的样子,她开始反思,是不是之前不陪孩子玩让孩子太难过了?她后悔那样对待儿子了。
家长的哪些行为对孩子的伤害最大?
1、不耐烦
家长们在工作中对领导毕恭毕敬,对客户笑脸相迎,回到家终于卸下自己的伪装面具,有时会无所顾忌地把自己的烦躁情绪展露给孩子。心理学有个名词叫“踢猫效应”,就是指这种烦躁情绪会从金字塔的塔尖传递到“猫”的身上,“猫”是最弱小的受害者,孩子作为“猫”,要么是把坏情绪“踢”到比自己更弱小的同龄伙伴或是小动物身上,恃强凌弱,要么无处可“踢”黯然神伤。
2、经常性抱怨
通常抱怨表达的是对别人的不满,爱抱怨的人只是习惯性地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逃避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而不反思自己,就会形成恶性循环,生活中失去的东西会更多。孩子总听到父母收入太低、生活太累这些话,也会有样学样,爱推卸责任,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情却指责别人,不爱反思自己可以从哪里改进,故步自封。
3、经常和别人争执
孩子看到家长和别人吵架,一是担心家长会受到伤害,二是担心这种伤害会波及到自己,精神高度紧张,会感到没有特别安全感。吵架一定会用到各种尖酸刻薄和偏激的言语,很多心理学专家认为,家长经常说过于偏激的话,容易导致孩子形成偏激的性格,对别人苛刻,很难维护好人际关系。
4、爱打断别人
倾诉是每个人的权利,生硬地打断别人,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会被别人认为是没家教,家长总爱打断别人,孩子会效仿这种讨人嫌的行为,和别人交流时不管不顾地打断人家的话,别人就会说他没有教养,不爱和他来往。
如果家长经常粗暴打断孩子说的话,孩子主动表达自己欲望的想法就会被扼杀,失去表达的兴趣,变成个沉默的锯嘴葫芦。
家长的这些行为会给孩子的心理上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
1、孩子会变得内向
家长总是给孩子传递负能量,在家里总是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在父母发泄情绪时内心是感到特别恐惧的,好像时刻会因为做错事被父母骂一顿,活得惶恐不安,又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在家长面前战战兢兢,在外人面前唯唯诺诺,不爱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
2、孩子性格会暴躁
美国家庭暴力研究专家施特劳斯对32个国家近2万名学生做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对孩子发泄不满情绪甚至打骂孩子的家庭,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孩子容易形成偏执的性格。
表现的最明显的就是暴力倾向,比如那些在小学阶段喜欢与人争执、打架的孩子,多半是因为平时总是被父母打骂,孩子模仿父母的暴力手段,出去欺负比他们弱的人发泄自己的不快。
3、孩子意志会消沉
有的家长总是把“要不是生了你我们过得很逍遥的”,“我们都是为了你才这么辛苦……”这一类抱怨的话挂在嘴边。
孩子会把父母生活的苦难归罪在自己的身上,可是大人没法解决的事情,未成年的孩子也是力所不及的,他们会猜想是自己做事不够完美,父母才对自己暴躁、不耐烦,对自己不间断的质疑会让他们深深地陷入自卑之中,认为自己的人生是没什么未来的。
养娃路上那些给孩子神助攻的家长是怎样做的?
1、待人接物,大方有理
周到的待人接物是父母给孩子有涵养的示范,会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也变成一个大方得体、有教养的人,那些成功人士,往往是令人如沐春风,在人际交往中让他人感到心里舒坦的人。
知名主持人蔡康永曾经在《痛快日记》这本书写到自己的父亲在家中宴请宾客时,会细心地根据客人的喜好点菜,而不是只点贵的食物,还会努力讲很多让客人们开心的笑话,就是希望客人好好享受,感到宾至如归,因此朋友们都称赞父亲是个真诚、有修养的人,甚至很多人愿意提携他的子女们。
可见,父母大方有理的待人接物,是给孩子的巨大财富。
2、不急不躁,情绪稳定
想要孩子有乐观向上的性格,前提是家长要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起码在孩子面前要保持稳定的情绪。
陈小春和应采儿在娱乐圈里是出了名的暴躁夫妇,可他们却养出了一个软萌温暖的儿子Jasper,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在《三个院子》这档综艺节目中,夫妻俩原本正在激烈地吵架,这时儿子要和他们视频,二人对着手机和儿子视频时,一秒钟变脸,马上笑逐颜开,表现出一副非常温和、彼此恩爱的模样,还一直笑着对儿子说“I love you”,不露出一点点坏情绪。
由此可见,当父母给孩子传递的是快乐的正能量时,孩子接受爱的滋养,一直生活在情绪积极的家庭环境里,性格是温和的,心里装着真、善、美,对待他人是谦和有礼的。
3、耐心倾听,积极反馈
倾听是孩子最早学习语言的手段,有利于孩子获取来自外界的信息,更是尊重、理解、与他人交流的基础,家长想让孩子学会倾听别人,首先自己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当孩子绘声绘色地向家长描述某件事时,他不仅仅是在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还是在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孩子不断表达的过程是训练他逻辑思维的过程,一旦被大人打断,他的思路就不再具有连续性和逻辑性。
而家长适时地回馈孩子,是对孩子表达自我的鼓励和赞赏。家长耐心倾听和积极反馈会让孩子的思维发展更连贯,还会给孩子树立一个懂礼貌的榜样,对孩子未来的人际交往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每个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但家长不应该把坏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因为孩子在家长的负面情绪前是无辜的,孩子不能像成年人那样可以自己消化负面情绪,发泄的方式只会加深孩子的恐惧感,导致孩子疏离父母,形成怪异的性格。成功的家庭教育,基础就是父母要学会情绪管理。
【别总是对孩子不耐烦】相关文章:
孩子总是太闹腾?11-03
孩子总是顶嘴如何教育04-22
孩子为什么总是生病?11-15
孩子总是尿床怎么解决11-13
孩子总是自言自语的原因11-03
觉得孩子总是跟你“顶嘴”?11-02
父母深爱孩子,却总是在不停的伤害孩子?11-02
别做乖孩子,太累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