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的传统节日礼仪1
高山族聚居地区主要在台湾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
他们的节日习俗和大陆地区有很大的不同。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供大家参考。
节日习俗高山族喜欢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里举行宴请和歌舞集会。
每逢节日,都要杀猪、宰老牛,置酒摆宴。
布农人在年终时,用一种吃“希诺”的植物叶子,包上糯米蒸熟,供本家同宗人享用,以表示庆贺。
高山族节日宴客最富有代表性的食品是用各种糯米制作的糕和糍粑。
不仅可作节日期间的点心,还可作为祭祀的供品。
也将糯米做成饭招待客人。
高山族各族的祭祀活动很多,诸如:祖灵祭、谷神祭、山神祭、猎神祭、结婚祭、丰收祭等种.种,以排湾人的.五年祭最为隆重。
届时除摆酒席供品外,还伴以各种文体活动。
婚礼及宴请的场面十分丰盛和壮观,尤其要准备大量的酒,届时参加者都要豪饮,并有不醉不散的习俗。
“丰收祭”这天,族人自带一缸酒到场,围着篝火,边跳舞、边吃边饮酒,庆贺一年的劳动收获,每年举办一次。
排湾人在欢庆的日子里常用一种木质的、雕刻精美的连杯,两人抱肩共饮,以表示亲密无间,如有客至,必定要杀鸡相待。
布农人在宴客时先把鸡腿留下来,待客人离去时带在路上吃,意为吃了鸡大腿,走路更有气力。
鲁凯人善以垒石为灶烤芋头,经烘烤的芋头外脆里软,便于携带,也常带给客人路上食用。
节日礼仪、祭祀食俗高山族喜欢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里举行宴请和歌舞集会。
每逢节日,都要杀猪、宰老牛,置酒摆宴。
布农人在年终时,用一种吃“希诺”的植物叶子,包上糯米蒸熟,供本家同宗人享用,以表示庆贺。
高山族节日宴客最富有代表性的食品是用各种糯米制作的糕和糍粑。
不仅可作节日期间的点心,还可作为祭祀的供品。
也将糯米做成饭招待客人。
高山族各族的祭祀活动很多,诸如:祖灵祭、谷神祭、山神祭、猎神祭、结婚祭、丰收祭等种.种,以排湾人的五年祭最为隆重。
届时除摆酒席供品外,还伴以各种文体活动。
婚礼及宴请的场面十分丰盛和壮观,尤其要准备大量的酒,届时参加者都要豪饮,并有不醉不散的习俗。
“丰收祭”这天,族人自带一缸酒到场,围着篝火,边跳舞、边吃边饮酒,庆贺一年的劳动收获,每年举办一次。
排湾人在欢庆的日子里常用一种木质的、雕刻精美的连杯,两人抱肩共饮,以表示亲密无间,如有客至,必定要杀鸡相待。
布农人在宴客时先把鸡腿留下来,待客人离去时带在路上吃,意为吃了鸡大腿,走路更有气力。
鲁凯人善以垒石为灶烤芋头,经烘烤的芋头外脆里软,便于携带,也常带给客人路上食用。
特色节日习俗1.打耳节又称射耳节,高山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举行。
节前高山族男子要进山打猎,女子在家酿酒,并准备茅草和新水。
节日到来这天,高山族人纷纷送新煮的兽肉到集会场所的打耳场上,之后举行打耳仪式。
在距树干两米左右的地方,一位长老首先持枪射击放在树叉上的兽耳,然后人们跟着射击,小孩也参加,不过要由大人帮忙。
在潭南村,还有专为小孩举行的仪式。
射耳之后,大家席地围坐,族长开始生祭火,并分给每人切好的小块肉,举行烤肉、祭猎枪、祭人和兽头骨等仪式。
这期间,男子要离开祭场回家一趟,参加妇女们在自家举行的拔除祭仪。
等男子们回到祭场,人们分食酒肉,尽情歌舞。
2.祓除节高山族布农语称“拉巴卡西”,每年农历二月择日举行。
届时,高山族布农人全部要离家到附近有山泉的地方。
清清的泉水沿着用竹子劈成的引水道从山涧被引流下来,老人用葫芦瓢接水,之后回家拿草沽水祭洒家屋,一边洒还一边念咒语,以除魔驱鬼,念完咒语,老人还要进山祈祷,最后与一直等在泉边的家里人取新水回家。
这天人们还要喝酒歌舞,纵情狂欢。
3.收获节每年农历六月择日举行。
届时,高山族各家都要春粟酿酒,杀猪煮食新米,以庆祝收获。
之后,人们送新粟穗到司祭家里,并在司祭家门前的集会场上集合,分男女两排围绕着火堆,欢庆歌舞。
节日期间,高山族一般不能离家外出,但允许新婚媳妇到娘家过节欢聚。
高山族的传统节日礼仪2
高山族的民族特色
过去在高山族各支系中普遍存在着身体毁饰的习俗,如拔毛、凿齿、穿耳、束腹、纹身等。40年代中期以后,这些习俗逐渐趋于衰退,但其残余影响还在。
拔毛
指的是拔除体毛,有的支系是男性拔除,有的是女性拔除,有的是男女皆拔。男性用竹片夹子拔掉,女性以细麻线绞拔,有的甚至以火炭燎烧,并不觉得痛苦。
凿齿
是在十二岁至十六岁时,拔掉左右两个门牙或两个犬齿。有的直接用小铁棒抵在牙上用石头敲掉欲拔之牙。有些无拔牙缺齿习俗的支系,愿将牙齿染成黑色,以黑齿为美。
穿耳
尤以排湾人与阿美人的男子最为突出。他们耳垂穿孔较大,一般用铅盘,贝壳和竹管做耳饰,并将琉璃珠用丝线连在雕有花纹的竹管一端,结扎在脑后的头发上,来防止摆动掉落。
束腹
是一些支系男子的特殊习俗。束腹带是用厚竹片弯成的,两端钻孔,穿麻绳以勒紧,勒扣在后腰。从十二三岁起直到五六十岁停止,昼夜都紧束在腰腹,以使胸部和腿部肌肉发达健康。
纹身
各支系具体情况不同,有的男纹女不纹,有的女纹男不纹。有的以纹身为美饰,有的以纹身为勇武的象征。受原始宗教的影响,认为纹身可以得到祖先灵魂的保佑,去灾免祸。除纹身外,还有纹面的。无论以什么方式毁饰身体,其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美观、勇武、联姻、纪功、尊贵。
高山族的的饮食习惯
高山族的饮食以谷类和根茎类为主,一般以粟、稻、薯、芋为常吃食物,配以杂粮、野菜、猎物。山区以粟、旱稻为主粮、平原以水稻为主粮。除雅美人和布农人之外,其他几个族群都以稻米为日常主食,以薯类和杂粮为主食的补充。居住在兰屿的雅美人以芋头、小米和鱼为主食,布农人以小米、玉米和薯类(当地称地瓜)为主食。平埔人还特产香米、喜食百草膏(鹿肠内草浆伴上盐即食)。昔日饮食皆蹲踞生食,饮食、烹饪、享用十分考究。高山族嗜烟酒、食嚼槟榔。
高山族蔬菜来源比较广泛,大部分靠种植,少量依靠采集。常见的有南瓜、韭菜、萝卜、白菜、土豆、豆类、辣椒、姜和各种山笋野菜。
高山族普遍爱食用姜,有的直接用姜蘸盐当菜;有的用盐加辣椒腌制。肉类的来源主要靠饲养的猪、牛、鸡,在很多地区捕鱼和狩猎也是日常肉食的一种补充,特别是居住在山林里的高山族,捕获的猎物几乎是日常肉类的主要来源。山林里的野生动物很多,如野猪、鹿及猴子等的肉都可入菜。
高山族的十个族群中各自都有自己独特的食品,其中典型食品有:腌肉,高山族泰雅人、阿美人储存肉类的方法,其中泰雅人腌猴肉和阿美人腌鹿肉和野猪肉别具一格;咂酒,高山族排湾人、布农人土法酿制的一种米酒。
在主食的制作方法上,大部分高山族都喜把稻米煮成饭,或将糯米、玉米面蒸成糕与糍粑。
布农人在制做主食时,将锅内小米饭打烂成糊食用,排湾人喜用香蕉叶子卷粘小米,掺花生和兽肉,蒸熟作为节日佳肴,外出狩猎时也可带去。但作为狩猎带去的点小,馅里一般不加盐巴等咸味调料。
泰雅人上山打猎时,喜用香蕉做馅裹上糯米,再用香蕉叶子包好,蒸熟后带去。排湾人喜欢将地瓜、木豆、芋头茎等掺合在一块,煮熟后当饭吃。泰雅人喜用生姜或辣椒泡的.凉水做为饮料。据说此种饮料有治腹痛的功能。过去在上山狩猎时,还有饮兽血之习。不论男女,都嗜酒,一般都是饮用自家酿制的米酒,如粟酒、米酒和薯酒。
雅美人喜欢将饭或粥与芋头、红薯掺在一起煮熟做为主食。外出劳动或旅行,还常以干芋或煮熟的红薯及类似粽子的糯米制品为干粮。排湾等族狩猎时,不带锅,只带火柴,先将石块垒起,用干柴禾烧热,再在石块底下放芋头、地瓜等,取沙土盖于石块上,熟后食用。食用芥菜时先将正在生长中的叶擗下来,用盐揉好,放两三天后才吃,留在地里的芥菜根继续生长。
排湾人不吃狗、蛇、猫肉等,吃鱼的方法也很独特,一般都是在捞到鱼后,就地取一块石板烧热,把鱼放在石板上烤成八成熟,撒上盐即可食用。排湾人小孩不许吃鳗鱼,甚至其他鱼的鱼头也不让吃,认为吃了鱼头不吉利。
高山族的生活习俗
高山族在古代以裸为美。仅以幅布遮阴,毛皮围腰。但接触汉文化以后,逐步形成男穿长衫女着裙,讲究服饰美。衣服除兽皮、树皮外,多用自织麻布并加彩纹装饰。男子衣饰类型,北部常见无袖胴衣、披衣、胸衣、腰带;中部常见鹿皮背心、胸袋、腰袋、胸衣、黑布裙;南部常见对襟长袖上衣、腰裙、套裤、黑头巾等。女子衣饰类型包括短衣长裙和长衣短裳。雅美人服饰简单,男子以丁字布遮下身,上穿背心;女子通常上穿背心,下着筒裙,冬天以方布裹身。
高山族的服饰图案、日用品、工艺品多选用蛇纹图案,这与他们的居住环境和图腾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由于高山族生活在蛇类出没的亚热带地区,对蛇的属性、特点有较多的了解,他们把百步蛇当作神灵的化身,认为是祖宗的灵魂附在上面,因而不能杀害,并把它作为神灵加以崇拜,如卑南人喜欢蛇雕刻,据说是为了祈求祖先的保佑。
高山族的传统节日礼仪3
台湾高山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和其他民族一样,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耕种、收获、喜庆节日等,他们都要举行歌舞盛会。高山族的舞蹈淳朴自然,宛如高山原野中的鲜花,姿韵动人,天真烂漫。
台湾高山族是我国大陆南方古代百越人的后裔,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数千年特别是与大陆汉族移民共同开发建设宝岛台湾的历史长河当中,逐渐形成了富有自己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歌舞几乎充满着高山族人的全部生活,他们为鼓励生产劳作而歌舞,为庆祝丰收而歌舞,在传统的祭祀节日中更是离不开歌舞。高山族人以歌舞抒发感情,以歌舞赞美劳动,赞美生活。
早期的台湾高山族舞蹈,往往都是以熊熊篝火为中心,群集饮酒,酒酣则歌舞并作,众多舞蹈者携手围成圆圈,边舞边唱,显示族群团结的力量,展现人们快乐的心情,舞蹈动作通常都是有节奏地跺脚、跳跃、摇身、摆手等。
高山族舞蹈也是他们劳动生活的生动写照。历史上,台湾高山族同胞是一个善于狩猎和捕鱼的民族。再现自己狩猎和捕鱼生产活动的舞蹈动作,就成了高山族舞蹈的重要内容。如高山族舞蹈中有先退一步,然后双脚向前跳去的动作,这些动作便是在模仿战斗中或狩猎时的进攻姿态;另外,双脚并拢半蹲,向前后左右跳动,同时双手下垂摆动或平举手腕的动作,也是在模仿各种围猎动物的姿态。居住在海滨或岛屿上的高山族,舞蹈中则往往表现捕鱼的情景。如兰屿岛上雅美人的.舞蹈中就有模拟划船的动作。这些具有狩猎和打鱼劳动过程的歌舞,再现了台湾高山族独特的民族生活。
高山族舞蹈也有表现大自然的内容,如群舞时,双脚有节奏地缓慢向一旁移动,双手垂放在身体前方有节奏地轻轻摆动,仿佛一条大河滚滚流动着,形象而真切。
明末清初,随着大陆汉族移民的到来,汉族的银饰、铜铃等装饰品又极大地丰富了高山族的舞蹈。早期高山族的民间舞蹈,手臂动作比较简单,有了银饰、手铃之后,舞蹈动作上便着意增多了手臂的动作,或摆动或甩动,如阿美人在跳舞时,腰与手足都挂铃铛,铿然作响,契合节拍,乐趣无穷。阿美人认为跳铃铛舞,可以逢凶化吉,带来好运和希望。
高山族舞蹈的动作比较简单,节奏特别鲜明,具有明显的原始舞蹈风格。高山族人将内心的喜悦全部倾注在歌舞之中,内在节奏体现于外部形体动作上,形成一种颤动的舞蹈律动特征,结实有力,具有一种天真烂漫、热情奔放的动人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