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牙痛
前几个月还很天使的宝宝,到五六个月大忽然夜醒增多,而且出现咬人或烦躁的情形,多半是受出牙痛的困扰,这种难受通常会持续几个月,或者间歇性的发作。
2、性格问题(高需求宝宝)
大约有1/5的宝宝是高需求宝宝,他们充满活力、需求不断、恋奶,这些特质都会影响到他们的睡眠。他们似乎时刻充满活力,连夜晚都是这样。
3、分离焦虑
与爸爸妈妈分床睡或不在一个房间睡,会让某些敏感的宝宝没有安全感。还有一种情况是,妈妈担心晚上喂奶影响爸爸的休息,而让爸爸在其他房间睡,有的宝宝就会因此感到焦虑。
4、妈妈或爸爸情绪不好、抑郁
许多新妈妈会陷入产后抑郁,觉得带宝宝很累很烦。尤其夜醒多的时候,妈妈或爸爸会抱怨,甚至批评孩子,这样的宝宝每天在惊恐中入睡,能睡的安稳吗?
5、尿布湿了
纸尿裤的好处显而易见,传统布尿布在宝宝夜晚排尿时会增加不适感,但吸水性不好的纸尿裤也会增加宝宝的夜醒。宝宝起尿布疹、泌尿感染也会在夜晚排尿时让宝宝感到疼痛。
6、练习白天学到的技能
宝宝夜醒时在翻身或者爬,其实这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7、饿了
之所以把这条放在比较靠后的地方是因为真正因为饿而频繁夜醒的情况并不很多。而每次夜醒妈妈们都以为孩子是饿了,而陷入夜醒—喂奶—夜醒排尿、哭闹——喂奶……的怪圈。孩子吃两口就睡了,那不是真正的饿。
8、太冷、太热
被冻醒好说,但热醒的情况更多。妈妈需要看看是不是自己给孩子穿盖过多。此外睡衣和床品不舒服也会造成夜醒增多。、
分析夜醒的情况
如果不理解孩子夜醒的真正原因,就没办法做出针对性的处理。
当孩子夜里醒来,不要急于用抱或者喂奶制止哭闹,否则这些不合理的干预还可能导致孩子习惯性夜醒。
1、分析夜醒的类型
频繁夜醒的三种情况:
前半夜醒得多,每隔一小时甚至45分钟就醒,后半夜反而睡踏实了。这可能和孩子胀气、消化不良、热、分离焦虑等心理因素有关。
前半夜有4小时以上的长觉,后半夜一两小时醒一次。可能是孩子养成了不好的睡眠习惯,比如不抱、不喂奶就不能入睡。这类情况比第一类常见。
整夜都多。
非正常觉醒的两种情况:
夜惊一般发生在晚间入睡后的1~4小时。
噩梦一般是下半夜发生。
2、注意夜醒出现的时间长短
突然出现的夜醒:往往有生理(长牙、猛长期等)或心理(受惊吓等)上突发的原因。
长期存在的夜醒:一般是孩子先有生理上的影响因素,家长给予了额外的安抚,但后来没有及时调整,导致孩子养成了这种习惯。
如何减少宝宝夜醒
1、分床睡
宝宝对妈妈总会有一种天然的依恋,有的宝宝甚至非要妈妈抱着才能睡着,换别人抱或者一放回床上就要开始哭闹。这种时候,妈妈要狠狠心,千万不能因为担心宝宝哭闹就一直抱着不松手。妈妈要逐步让宝宝养成自己睡婴儿床的习惯,这样的话,宝宝知道妈妈不在身边,就能减少夜里醒来吃奶的次数,变成一觉睡整夜的乖巧宝宝。而且这种做法,对培养宝宝独立的性格也是可取的呢。
2、吃完奶要拍嗝
新生儿吃奶时会连着气一起吃下去,所以肚子里就会有很多气,有时吃完奶,就会有打嗝甚至吐奶的问题。妈妈们这个时候一定要记得给宝宝拍嗝,尤其是晚上睡前,这个小动作能改善宝宝夜里醒几次的问题。拍嗝时,让宝宝趴在妈妈肩上,轻拍宝宝后背,让宝宝将肚子里的气排出。这样不仅能解决宝宝吐奶的问题,也能让宝宝在睡前吃得更多,这样夜里就不容易因为饿而反复醒了。
3、养成固定的睡眠时间
爸爸妈妈们要有意识的让宝宝养成固定的睡眠时间,这样也有助于解决宝宝白天睡觉夜里闹的问题。每天到该睡觉的时间就不要再一直陪宝宝玩闹了,这样宝宝会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迟迟难以入睡。还会造成宝宝每天睡觉的时间不规律,有时睡得早,有时又是标准“夜猫子”,爸爸妈妈也只能陪着熬。其实应该到点就哄宝宝睡觉,尽量使宝宝每天都在一个固定的时间睡着,这样也有助于宝宝对时间形成一个概念,养成规律的睡眠。
宝宝能睡整觉,爸爸妈妈们也会轻松很多。通过以上方法,能渐渐减少宝宝的夜里醒来的次数,让宝宝成为一个睡眠固定、时间规律、夜里不费事的小天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