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要怎么进行教育,人的一生最早接受的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奠基。面对21世纪新的挑战,未成年人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下面分享家庭要怎么进行教育。
家庭要怎么进行教育1
家庭要怎么进行教育
第一,教会孩子明确学习的核心目的。
学习是个过程,会学习比学习好更重要。要跟孩子讲,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去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有了学历,有了能力。你能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工作的权利,选择爱人,选择自主生活的权利,否则你只能被别人选择。
第二,教会孩子独立。
因为家长的过度保护,只能让孩子过分的依赖,成为了妈宝男,妈宝女,永远长不大,父母尽早的放手,让孩子尽早的独立,否则呀,社会绝不会惯着他。
第三,教会孩子有教养比读书更重要。
教养是一个孩子成人的灵魂,更是他成才的基础。没有教养必闹饥荒,将来交朋友都是问题。
第四,教会孩子讲规矩。
有道是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一个人言行处事的准则,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社会有社会的法则,工作有工作的'规则,这些必须要懂得。我要强调的是,孩子的规矩是养成的,不是靠父母的口传,而是靠父母的身教,做父母的得先做。
第五,教会孩子感恩。
人无感恩心,怎在世上行啊。孝顺老人,尊师重道,受人滴水恩,需当涌泉报。感恩之人是有良心的人,有良心的人常遇贵人。
第六,教会孩子吃苦。
孩子必须得做家务,父母亲千万别和孩子这么说,只要你学习,啥事儿都不用你干。这话本身就是大错特错。孩子的成绩只是验证他在学校的学习效果,不代表他整个人生。该干活的干活,该挨累的挨累,该让他操的心必须得让他操,否则日后只能成为一个只会考个试,不了人间烟火的废物。
第七,教会孩子好好说话。
好马出在腿上,好汉出在嘴上,心平气和的说话。文明礼貌的言谈,大方得体的肢体,不急不躁的表达,与人争执的时候冷静等等。这个不仅仅是父母教得,也要父母做先作到,孩子自然模仿,教会孩子责任和担当,遇事不逃避错误,敢面对,关键时刻勇敢上,融入团队并为集体争光,诚实守信,为结果负责任。
家庭要怎么进行教育2
家庭对孩子的心理教育
一、目前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孩子出现的暴躁、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父母往往认为是孩子一时闹情绪,一般不采取有效心理干预,从而埋下心理问题的隐患。特别是现在重智力轻心理的家庭教育观念中,心理健康往往被置于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中,从而造成个别孩子心理素质出现严重的偏差。现在有部分家长已经开始看到学生的一些心理现象。但大部分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不但可以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
二、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一)过度溺爱
物质生活上过度溺爱子女的现象十分普遍,尤其是在物质生活水平有大幅度提升的今天。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溺爱,使得孩子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自己所获得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自己想要什么就应该得到。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观,使得孩子受到一丁点打击就萎靡不振,产生抑郁等心理障碍。而父母对孩子千依百顺,当发现他们存在这些问题时并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仅仅只是从物质上不断地给予补偿。这样的月积日累,孩子心理障碍逐渐加厚,随之也就引起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二)恶劣环境
家庭是孩子最幸福的摇篮,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亲密、最可信赖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影响。有些家长,以自己的喜怒哀乐决定对孩子的亲疏远近。高兴时就对孩子又亲又抱,事事满足;若是在不高兴的时候,就对孩子冷漠以待,不闻不问。这样容易使孩子显得神经质、冷淡、在与别的孩子交往时喜怒无常,变换不定。
有些家庭因家长感情不合,使孩子得不到足够的关怀和照顾,使他在精神上感到孤独与无助。父母争吵时,言行粗鲁,不仅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会使他变得情绪不宁,性格孤僻。
还有一种情况,近几年随着离婚率的普遍升高,孩子成为最大的受害者,缺少关爱逐渐使个别孩子形成性格孤僻,处事怪异,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发展。
(三)过高期望
当今社会,许多家长对子女都抱有过高的期望。“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化,占据了人们的思想。父母期望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于是就早早地给他们定目标,用自己的期望代替孩子的实际能力,使得孩子在不断涌现的新目标中压力倍增,信心渐失。
三、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重要性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而且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和谐融洽的家庭人际关系及氛围。那些心理健康存在明显缺陷的学生,往往与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行为个性有直接关系。如果家长能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会自觉主动地创造有利的家庭环境并注意自己的行为方式,帮助、影响孩子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起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不可能起到的作用。可见,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重要性。
家庭要怎么进行教育3
活泼好动的孩子的教育
1、尊重孩子天性
家长就需要先尊重孩子的天性,欣赏孩子的活泼好动,同时根据这种特点为孩子制定更多的体育运动,让孩子进行活动,给予更宽广的空间,发挥孩子自己的特点。
2、利用游戏进行引导
家长再去进行适时引导,由好动转变成恰当的活动和平静,引导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比如从10分钟到半小时逐渐过渡。而且好动的孩子通常可以遵守规律,但前提是家长一定要能设计出相对较有趣的游戏和奖赏,然后要对活泼好动的孩子多加鼓励。
3、不要阻止孩子好动行为
对于活泼好动的孩子,家长们总是担心孩子会受伤而阻止他。其实,这样做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果家长阻止了孩子的好动行为,孩子的精力就无法得到释放,他就会感到无聊、焦躁,这就会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所以,家长们不要阻止孩子好动,要多些耐心,保障孩子安全即可。
4、给孩子制定规矩
在顺应孩子活泼好动天性的同时,家长们也应给孩子制订一些规矩,对孩子的言行进行必要的约束。尤其对还较小的.孩子,要让他们明白哪些行为是好的行为,哪些行为是不好的行为,在特定的场合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比如去博物馆、图书馆、电影院等公共场合时,要告诉孩子一定要保持安静,不要乱说乱动、大声喧哗,否则就会影响别人。
5、利用孩子好动培养专注力
孩子兴趣广泛、精力旺盛并不是一个缺点,但他们很可能因为这样的性格,而安耐不住自己好动的内心。作为家长,不仅要给孩子安排活动,让他的兴趣得到发挥,还应该在一旁进行指导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