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的发源地在哪里啊

时间:2023-07-11 20:10:22 知识 我要投稿

  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之一。

  粤剧的发源地在哪里啊1

  历史文化名城佛山,千年的沧桑变幻,让她散发出独特的光彩;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她成为粤剧艺术的发源地。

  充满神妙传奇的琼花会馆,载满情采风骨的红船,饱含家国情怀、书写历史传奇的艺人李文茂,荡气回肠感人至深的大戏名曲……佛山粤剧有说不尽的.故事,说不完的翘楚。

  “梨园歌舞赛繁华,一带红船泊晚沙。但到年年天贶节,万人围住看琼花。”这首《汾江竹枝词》记载了清末佛山演出粤剧的盛况。

  汾江静水流深的岁月长河,饱含多少动人的瞬间。粤剧的形成并非单一的源头,而是融合了各种庞杂源流,吸收了各类艺术的营养,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面貌和气质。而从其三个文化符号可快速了解粤剧艺术的身世和特征。

image.png  

  粤剧的历史

  粤剧的形成时间,有以下四种观点:

  (1)形成于南宋。陈非依在其《粤剧六十年》中指出:“南宋末期,南戏传入广东,成为最早的粤剧。”梁沛锦也认为:“从粤剧发展渊源来说是悠久而又深远的,简括地说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

  (2)形成于明代中后期。赖伯疆、黄镜明合著的《粤剧史》认为:佛山的琼花会馆建立于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是早期粤剧戏班的行会组织,“粤剧发展至此已经基本成为一个大剧种了”。

  (3)形成于清代前期。王兆椿《从戏曲的地方性纵观粤剧的形成与发展》一文,将雍正年间(1723年—1735年)出现的“广腔”看作粤剧历史的第一阶段。

  (4)形成于清中叶或中叶以后。欧阳予倩在《试谈粤剧》中认为,广东的本地班和外江班并立的时候可以看作粤剧奠定基础的时候。外江班逐渐退出广东舞台是在清同治、光绪年间(1862年—1908年),欧阳予倩认为粤剧形成于清中叶以后。

  何国佳在《粤剧历史年限之我见》中认为粤剧产生于清代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也有学者认为粤剧历史应从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李文茂起义(或稍前)算起的观点,也属于此列。粤剧的历史始于唱梆子,约在清代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之后又吸收了二黄,成为“皮黄系统”的一员。

  粤剧的发源地在哪里啊2

  历史发展

  明代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广州地区民间好尚戏曲,外来戏班演出频繁,并有众多本地子弟参加演唱,孕育了粤剧的种子。

  清初出现被称为“土优”的本地戏班及其演唱的“广腔”,为粤剧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清中叶至嘉庆、道光年间,粤剧在本地班既向外江班吸收、借鉴,又相互竞争中逐渐形成。

  清雍正五年(1727年),北京名伶张五,人称摊手五,因躲避清迁的追捕,化装易服逃亡来粤,寄居于佛山镇大基尾以京剧昆曲教授红船子弟(粤伶以红船为交通工具,“红船子弟”便成为粤剧艺人的代称),建立“琼花会馆”,是粤剧界最早的戏行组织。

image.png  

  清中叶时,粤剧传入雷南路地区,即高、雷、廉、琼等下四府,故又称“下四府”粤剧。

  清咸丰年间,粤剧传入广西。

  清光绪年间,粤剧的名称出现。

  1912年前后,粤剧演出基本上改用广州方言。

  辛亥革命后,粤剧受文明戏、话剧的影响,20年代以后又受西方现代电影艺术的影响,从而引进了时代歌曲和西方爵士音乐,除使用民族乐器演奏外,还使用了小提琴、电吉它、爵士鼓、小号等,并改“戏棚官话”为广州方言——粤语演唱。

  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不久,艺人积极挖掘优秀剧目、继承粤剧传统,在艺术上也全面革新,而且培养了一批新艺人。

  1953年,广州粤剧团成立。

  1956年,周恩来给予粤剧“南国红豆”的称号。

  1958年,广州地区9个粤剧大班合并成立了广东粤剧院。

  1960年,广东粤剧学校及其湛江分校成立。

  粤剧的发源地在哪里啊3

  粤剧流行于广东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和香港、澳门等地。东南亚以及大洋洲、美洲的广东华侨聚居地区,也有粤剧演出。

  粤剧的基本声腔为“梆簧”,并保留有弋阳腔与昆腔的部分曲牌以及南音、粤讴、木鱼、龙舟、板眼等广东民间说唱的曲调和民歌、乐曲、时代曲、小调等民间小曲。

  粤剧的脚色行当原为末、生、旦、净、丑、外、小、夫、贴、杂10大行,“省港大班”时期精简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粤剧的表演艺术保持了早期“过山班”粗犷、质朴的特点。

  不少名演员都具有单脚、筋斗、滑索、踩跻、运眼、甩发、髯口等方面的`绝招。武打以“南派武功”为基础,包括刚劲有力的靶子、手桥、少林拳以及高难度的椅子功和高台功。

  明末清初,弋阳腔、昆山腔由“外江班”传入广东,继而出现了广东“本地班”,所唱声腔是一唱众和,称为“广腔”。在后来粤剧常演的开台例戏《六国封相》《仙姬送子》《八仙贺寿》中,仍保存了这种声腔。

image.png  

  清嘉庆、道光年间,高腔、昆腔逐渐衰落,“本地班”遂以梆子(指接近汉调西皮和祁阳戏“北路”的曲调)为主要唱腔。后徽班影响日益扩大,又以“梆簧”(即西皮、二簧)作为基本唱调。同时也保留了部分昆、弋、广腔,并吸收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逐渐形成粤剧。

  辛亥革命时期,一些具有爱国思想的艺人,受春柳社新剧(俗称文明戏)的影响,纷纷组织“志士班”,与工人、学生一起,进行反清反帝反封建的宣传,编演了《文天祥殉国》等戏。

  唱词通俗易懂,音乐上开始在“梆簧”唱腔中穿插民歌小调,唱法上改假声为“平喉”(真声),并经反复实践,全部改用广州方言演唱。

  1920年前后,不少粤剧大班社经常集中在广州、香港、澳门演出,习称“省港大班”。他們吸收了话剧、歌剧和电影的部分艺术营养,很快使自己丰富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肃清了资本主义商业化的影响,积极挖掘、继承优秀传统,艺术上也进行了全面革新,不仅演出了不少优秀剧目,而且培养了一批新人。1958年,成立广东粤剧院。

【粤剧的发源地在哪里啊】相关文章:

广东粤剧的发源地07-11

沪剧的发源地是哪里07-11

川剧发源地在四川哪里07-08

黄梅戏发源地在哪里07-11

蕲州在哪里啊05-25

新郑黄帝陵地址在哪里啊05-31

越剧的发源地05-11

川剧的发源地07-07

粤剧唱腔三大类07-11

广东粤剧的起源及历史和发展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