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的介绍

时间:2023-06-03 14:08:50 知识 我要投稿

  蝌蚪因其头大尾小,脑袋呈斗形,故名蝌蚪。

  小蝌蚪的介绍1

  形态特征

  蝌蚪是无尾目蛙科两栖动物的幼体。蛙和蟾蜍的水生幼体。与蝾螈幼体相比,其体短、卵形、尾宽、口小、头部两侧生有外鳃,有呼吸功能。内鳃被鳃盖覆盖。体色较浅、身体略呈圆形或椭圆形、生有侧扁的长尾、无四肢、内鳃,口长在头部前端的是青蛙的蝌蚪。

  身体呈黑色而尾巴较浅、体形呈椭圆形、尾巴短、口在头部前端腹面的则是蟾蜍的蝌蚪。蟾蜍的'蝌蚪呈黑色,口在头的前端腹面上,青蛙的蝌蚪体色较浅,口在头的前端,头下有吸盘,可吸附在水草上。蟾蜍的蝌蚪比青蛙的个头小。密集成群的是蟾蜍的蝌蚪,较为分散的大都是青蛙的蝌蚪。

image.png

  蝌蚪的类型

  1.无唇齿双孔型:蝌蚪口部无唇齿及角质颌;在腹部具1对出水孔,此类型包括负子蟾科和异舌穴蟾科。

  2.无唇齿腹孔型:蝌蚪口部无唇齿及角质颌;在腹部后端中央仅有1个出水孔。仅姬蛙科属此型。

  3.无唇齿左孔型:蝌蚪口部无唇齿;出水孔位于身体左侧。如浮蛙科的蝌蚪。

  4.有唇齿腹孔型:蝌蚪口部具唇齿及角质颌;在腹部中央有1个出水孔。此型包括铃蟾科和尾蟾科。

  5.有唇齿左孔型:蝌蚪口部具唇齿及角质颌;出水孔位于身体左侧。除上述4类之外的其余各科蝌蚪均属此型。

  蝌蚪的体色

  蝌蚪的体色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般的蝌蚪呈橄榄色(如大蹼铃蟾)、棕色(如峨眉髭蟾)、黑色(如中华蟾蜍华西亚种)、褐色(如宝兴树蛙)等,不过有些种类的蝌蚪体色独特,近似透明,这主要是由于生境差异,蝌蚪体内色素细胞较少而造成的,典型的如华西雨蛙川西亚种蝌蚪、饰纹姬蛙蝌蚪、非洲爪蟾蝌蚪、瞻星蛙科的蝌蚪和红点齿蟾蝌蚪等。这些蝌蚪体色透明,内脏几乎都能看见。像红点齿蟾蝌蚪栖息环境特殊,常年穴居于喀斯特地貌溶洞中,皮肤色素较少,因而体色透明,十分可爱。这一特征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如非洲爪蟾便成为了目前两栖动物中唯一一种比较成熟的模式动物。

  小蝌蚪的介绍2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通常情况下,雌蛙会在水中产下卵包,或者叫受精卵包,之后这些受精卵包发育成蝌蚪[10]。

  在自然条件下,每只雌蛙的产卵总量可达5000枚左右,孵化率约为50%,而蝌蚪的存活率仅有20%~30%。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蝌蚪一般在母蛙产卵后经人工孵化8~15d孵出。刚孵化的蝌蚪体呈棕黄色,体长6~8mm,头部有马蹄形吸盘,用于附着,口位于吸盘下方,体质较弱,活动量小,通过卵黄囊供给营养,不进行开口摄食,3d后,可以投喂外源性营养物质,以满足其营养需求及生长需要。

  蝌蚪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3~25 ℃,适宜pH在6~8之间,蝌蚪生长缓慢,自蝌蚪变态成幼蛙约需要60~80d,一般分为初期、前期、中期和后期,各个时期蝌蚪对营养需要有所差异。

image.png

  蝌蚪的培养

  一般而言,4~7月份孵化的蝌蚪在7~9月份可以完成变态,8~9月后孵化的蝌蚪要经过越冬,到第二年4月份以后才能变态成幼蛙。在人工加热条件下,水温维持恒定,避免了越冬管理,缩短了蝌蚪在冬季变态发育的时间。

  饲养管理:蝌蚪期是幼体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决定蝌蚪的生长发育、变态幼蛙的产出数量。初期为孵化后1~10d,可以投喂熟蛋黄等高蛋白流质饲料用法为:将熟蛋黄揉碎,用水化开,以40目纱网过滤后定点投喂,早晚各一次,用量为每3000尾喂1个。

  并在投喂1h后,对 养殖池水进行换水作 业,以确 保 水 质 清爽。5~6d后,可以投喂粉状饲料,将粉状饲料制成团状投放于饲料盘中即可。生长前期为10~20d,虽然在这一期间,蝌蚪的消化功能仍不够强大,但发育迅速,需要更多食物,所以这一时期也是影响蝌蚪存活率的'关键时期。

  在饲料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日常所需,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辅以细嫩藻类植物等。同时在投喂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清爽的水质,及时处理残饵及粪便。

  一般认为20~50d为蝌蚪的生长中期,此时期开始初步进行饵料驯化,确保蝌蚪从以植物性饵料为主转变为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管理上同样需要保证水质,若养殖水温较低,可打开加热棒进行加温处理以缩短该期的时间。生长后期在50~78d,后期是蝌蚪变态的关键时期,该时期蝌蚪开出现前后肢,并有完全水生转化至水陆两栖。

  变态时,蝌蚪首先长出前肢,其后,尾部慢慢被吸收,此时蝌蚪停止摄食,故在保证提供充足食物的时候,也需要注意水质问题及投喂状况。幼蛙刚刚完成变态时,各种器官还不很完善和发达,特别是捕食和运动器官,若得不到饵料补充极易发生死亡现 象,因此需要选择适当的活体饵料进行投喂。

  蝌蚪生长发育后,变态的时间受繁殖孵化季节和外界气温的影响极大,一般5~7月份产卵孵化的蝌蚪在7~9三个月中可以变态,8~9月份以后繁殖孵化的蝌蚪要经过越冬,到第二年4月份以后才能变态成幼蛙。

  小蝌蚪的介绍3

  生长阶段

  生长初期:(1~10d)

  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投喂,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类。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水中溶氧不足,pH值高于 8或低于6时都会影响小蝌蚪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

  因此,在水质管理上要求:细水常流,清新无污染,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8。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水的深度,一般以10~15cm为好,每天换一次池水。光照以室内自然光或室外凉棚下漫射光即可,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小蝌蚪经过10天的生长发育,体长可长到1~1.5cm。

  生长前期:(10~20d)

  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辅以细嫩的藻类植物等。

  饵料投放时间白天或者晚上均可,每天1次,但要定时。投饲量一般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个蛋黄。通过精心饲养,蝌蚪到20日龄时,体长可达2cm,体色变为淡棕色,背部有乳白色的花纹,身体与尾部交界处有明显的黑色V字型花纹。10~20日龄的蝌蚪在管理上要求保持池水清洁,以防止中毒,做到每天换一次池水,水的深度以10~20cm为宜,同时池水应避免太阳光直射。一般蝌蚪生活在水里。

image.png

  生长中期:(20~50d)

  此时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糊汁饵料外,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如浮萍。

  这一时期蝌蚪的饲养管理比较简单,开始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逐渐过渡到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的增加会加速蝌蚪的变态,植物性饵料则能促进其个体长大,故平时应混合饲喂。

  管理上要注意保证池水清洁,不受污染,每天清除池内饵料残渣。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300~500尾为宜,这样蝌蚪就能正常生长发育,到50日龄时,有些蝌蚪长出后脚。到这一时期蝌蚪成活率可达95%,如果水温偏低,该期的时间将会更长。

  生长后期:(50~78d)

  这一时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50日龄左右,体长达4cm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2周(65日龄)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此时石蛙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

  这一时期在饲养上除投饲足够的饲料外,还要添加少量的动物性的活饵饲料。在管理上做到: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浅水区只有3cm左右的水位),水陆各半,登陆方便,光线暗淡,环境幽静。蝌蚪进入变态期到变态完成需10天左右,进入变态期的蝌蚪变态率可达95%左右。

【小蝌蚪的介绍】相关文章:

小蝌蚪的是什么06-03

小蝌蚪的生长顺序06-03

小蝌蚪养的活吗06-03

小蝌蚪的天敌是什么06-03

小蝌蚪吃什么呢06-03

小蝌蚪可以养家里吗06-03

小蝌蚪的天敌是什么昆虫06-03

小蝌蚪吃什么东西06-03

家里养小蝌蚪好不好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