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意思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入伏是我国民间的一种说法,具体起源于什么时候现在不得而知了,那么以下具体看看初伏是什么意思。
初伏是什么意思1
初伏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也叫头伏。
初伏,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这是真正暑天的开始。百姓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伏期开始称入伏或交伏,伏期结束称出伏。中伏天数的多少视交伏早晚而定,一般7月28日以前交伏,中伏为20天,7月29日交伏,中伏为10天。
初伏的初是什么意思
初释义:1.开始的。2.开始的一段时间。3.第一个。4.第一次;刚开始。5.最低的(等级)。6.原来的。7.原来的情况。8.姓。
初伏的初是第一个伏天。
初有开始的意思,放在这里使用有第一的意味在里面,初伏就是夏天的第一个伏天,进入伏天之后,天气会慢慢变得炎热起来,大家要注意做好防暑和防晒工作,以免中暑和晒伤。
初伏的`伏是什么意思
伏即为潜伏的意思。“初伏”的“伏”就是指“伏邪”。
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人们常说的“伏天”,也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初伏就是第一个伏天,接下来还有两个伏天,其中中伏最热。
初伏的风俗
民间有句俗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据说与节气和那时菜农生产技艺有关:农业落后,也没有暖棚设施,没有更多夏令青菜供应百姓,夏至数伏时正是蔬菜青黄不接断档之时,也因伏天时特炎热,汗流浃背的人们都愿在此时弄些简单少油又清淡爽口的饭食,所以就衍生出伏天吃饺子、面条、烙饼的食俗。
饺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饺子最初称“馄饨”。据史载: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一书中就记述一种馄饨食品:“今云馄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近年在吐鲁番一个唐代古墓里出土的木碗中就发现了十多个饺子,其形状跟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
到清代时吃饺子称为煮饽饽,《燕京岁时记》上云:“每届初一,无论贫富人家皆以白面做角食,谓云煮饽饽。”以上可见吃饺子历史之悠久。
饺子也叫“伏(福)贴”或“贴伏(福)”饺子,“伏”与“福”谐音,有纳福吉祥富贵之意。
初伏是什么意思2
三伏天的时间计算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
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个庚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初伏);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进入了第二伏(中伏);
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但是还没过立秋,再过十天(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进入了第三伏,。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中伏的十天(有时是二十天),是最热的。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说。
21世纪心算法——庚日公式:GR = (D - [Y/4]) MOD 10(GR庚日、D偶数年1单数年6、Y年、[ ]取整、MOD取余)
初伏GR加10(2084年例外不加)、中伏GR+20、末伏GR大于7时减1小于8时加9(2096年例外减1),比如2006年GR = (1 - [6/4]) MOD 10 = 0 (10),初伏7月20日、中伏30日、末伏8月9日。
三伏天注意事项
1、要多喂水,每次不能喂多。三伏天热辣辣,多喂宝宝喝点水哦,但每次不能喝多。
2、要多补充盐分,少吃糖。糖糖甜甜哒,宝宝会迷恋上哦,但不能给他们吃太多糖果,应该帮宝宝补充盐分哦,夏天可以喂宝宝吃点稍微咸的食物。
3、要少吃、多餐。温度攀升,宝宝的胃口也不太好,宝宝的饮食可以少吃多餐,在天气比较凉的时段适当加餐。
4、要多吃粥,少吃冰。夏季可以多给宝宝吃粥,能养胃生津,少给他们吃各种冰凉凉的饮料或食物。
初伏是什么意思3
“三伏天”如何就算的?
三伏天的起源现在不得而知了,但是关于三伏天的计算方法,从古至今流传的说法就是“夏至三庚数头伏”,也就是夏至节气以后所出现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入伏的第一天。
为什么是第三个庚日才算是入伏呢?这个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据说在秦汉时期就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其中最热的时候就是在夏季,而这个在五行中是属火的。
而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庚”属金,即“火克金”,意思是说金怕火烧熔,所以到了庚日,金必伏藏。于是就规定从夏至起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第一天。
那么问题又来了,到底什么是“庚日”呢?其实这和古代的一种历法有关——干支纪日法,这也是古代主流的一种历法,其中就是用“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四个天干和12个地支两两组合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古人就是用它记录日子的。
而庚日是10个天干中第七个,并且是每十天一循环的,这样从夏至节气开始,依照干支纪日法,第三个“庚日”出现了就是初伏第一天,表示这天正式“入伏”了。以此来计算的.话,今年是在7月11日(庚午日)入伏的。
今年三伏天有多长?
这里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三伏天是哪三伏,又是如何区分的。其中三伏天可以分为“一伏(头伏)”、“二伏(中伏)”和“三伏(末伏)”。而头伏是指夏至节气后第三个庚日进入,中伏是夏至节气后第四个庚日。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就是三伏第一天。
由于庚日之间是10天一个循环的,因此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这个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如果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中伏也是10天,三伏天加起来就是30天。可如果夏至和立秋节气之间出现了5个庚日,那么中伏就是20天了,这样一来三伏天就一起是40天了。
因此不同的年份,入伏的时间是不同的,并且伏天的长短也是不同的。具体三伏天有多长,就看中伏是10天还是20天了。今年的三伏天中的中伏就有20天,因此三伏天一共就有40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