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屠不三宿桑下是什么意思,其实这是一个佛经里的词句,其中《后汉书:中华经典普及文库》是由南朝宋范晔所撰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以下分享浮屠不三宿桑下是什么意思。
浮屠不三宿桑下是什么意思1
“浮屠不三宿桑下,恐日久生情”的意思是:僧人不在同一棵桑树下连宿三个夜晚,不然则会因时日既久而心生留恋情意。语句出自范晔的《后汉书·襄楷传》,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的'故事。
《后汉书》为“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记载汉朝东汉时期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
作者简介:范晔出生在河南南阳一个著名的士族家庭。高祖范晷为西晋雍州刺史,加左将军。曾祖范汪入仕东晋,官至晋安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进爵武兴县侯。
浮屠不三宿桑下是什么意思2
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修行的人不得多次宿在同一棵桑树下,否则会因时日久而生出情意牵挂,扰乱心性。当时时保持谨慎克制,在心性可能受到牵乱时候及时停止。
恂慄
恂慄,是指人戒惧、敬畏的样子。《诗经·卫风·淇奥》篇里,仪表堂堂、谦谦如玉的.美君子,“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瑟兮僩兮者,恂慄也。有德行修养的君子,严谨宽大、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赫兮咺兮者,威仪也。光明煊赫的君子,仪表堂堂、不怒自威。他品德高尚,达到了“至善”的境界,使人难以忘怀。
止于至善
《大学》开篇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止”,是一个非常有深意的词语。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止”,为到达、达到,到达最完善的境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之“止”,指目的地,想要到达的地方。
知道应该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沉静,沉静才能够心神安定,心神安定才能够思虑祥审,思虑祥审才能够有所收获。这两处的“止”,可以理解为想要停下来、想要定下来的地方。这也是一种内心的自我约束、自我克制,且非约束克制不能实现。
物各有当止之处,人当有当止之处,圣人有当止之处,所有当止之处,都应该是至善。
不逆不臆不信,抑亦能先觉
《论语·宪问》:子曰:“不逆诈,不臆不信,抑亦先觉着,是贤乎!”
凡事往好处想,不事先怀疑别人会有欺诈和不诚信,却又能先知先觉,临事遇人有诈与不信,亦能事先察觉到,这需要良知良能,更需要随时随地的警觉谨慎。信任,也要有度。
浮屠不三宿桑下是什么意思3
典源出处
《后汉书·襄楷列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
释义用法
僧人不在一棵桑树下睡三宿,以免时间一久,对桑树产生爱惜之情。后以此典指对世间 事物的顾恋,未能脱去凡心。
用典形式
【三宿恋】 宋·苏轼:“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金·元好问:“结习尚余三宿恋,残年多负半生闲。”
【桑下恋】 清黄鷟来:“欲假岩中居,冀息桑下恋。”
【桑下宿】 清·黄遵宪:“平生烟霞心,奈此桑下宿。”清·黄鷟来:“两月已过桑下宿,能无依恋碧溪隈。”
【三宿空桑】 清·丘逢甲:“三宿空桑吾不厌,春灯山寺话神州。”
【连宵桑下】 清·赵执信:“未免违他慈氏戒,连宵桑下苦低徊。”
【空桑三宿】 清·龚自珍:“百年綦辙低徊遍,忍作空桑三宿看。”
【恋林中桑】 明·高启:“萧然瓶锡随经囊,留宿肯恋林中桑。”
【桑下一宿】 清·钱谦益:“军持漉囊在何许,桑下一宿吾所惭。”
【桑间三宿】 宋·陆游:“桑间戒三宿,坚坐岂渠乐。”
【山下成三宿】 宋·辛弃疾:“君家玉雪花如屋,未应山下成三宿。”
【浮屠不宿桑】 清·归庄:“已看高士难逃竹,也识浮屠不宿桑。”
【欲宿愧桑门】 宋·王安石:“难忘旧时处,欲宿愧桑门。”
【浮屠不三宿桑下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三餐不规律是什么意思03-23
酒色不迷的意思是什么02-21
吃饭不规律是什么意思03-23
“门开三向,窗不四对”是什么意思09-11
梦见狗下小狗是什么意思08-22
梦见羊下羔是什么意思08-24
梦见赶不走的猫是什么意思08-01
不逾矩的逾矩是什么意思03-04
格桑花是什么花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