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详细介绍,一般根据其徽号简称为“慈禧”“慈禧太后”,又称“西太后”“老佛爷”。她是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同治、光绪时期的实际统治者,下面一起来看看慈禧的介绍。
慈禧的详细介绍1
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一般根据其徽号简称为“慈禧”“慈禧太后”,又称“西太后”“老佛爷”。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同治、光绪时期的实际统治者,前后掌晚清政权近半个世纪。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一说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
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之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载湉继咸丰大统,两宫再度垂帘听政。随着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1884年“甲申易枢”恭亲王被罢免,慈禧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发动戊戌政变,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作为新帝,她自即日起被尊为太皇太后。次日在北京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历史评价:
曾担任陆军部大臣穆尔察·铁良幕僚的恽宝惠曾道:“慈禧太后之为人,阴鸷而多智谋,对满汉大臣能恩威并用,权不旁落,绝非一般妇女所能及。”
赵尔巽主编《清史稿》:及文宗末造,孝贞、孝钦两皇后躬收政柄,内有贤王,外有名将相,削平大难,宏赞中兴。不幸穆宗即世,孝贞皇后崩,孝钦皇后听政久,稍稍营离宫,修庆典,视圣祖奉孝庄皇后、高宗奉孝圣皇后不逮十之一,而世顾窃窃然有私议者,外侮迭乘,灾祲屡见,非其时也。
不幸与德宗意恉不协,一激而启戊戌之争,再激而成庚子之乱。晚乃壹意变法,怵天命之难谌,察人心之将涣,而欲救之以立宪,百端并举,政急民烦,陵土未乾,国步遂改。综一代之兴亡,系于宫闱。呜呼!岂非天哉?岂非天哉?
伊莱扎·鲁哈马·西德摩在《中国,长寿帝国》中说:少数几个见过这位太后的人将她叙述为一位身板挺直、面目秀丽的'高个子女性。她长着一双鹰眼,有着明显的鞑靼人特征。她态度高贵而傲慢,嗓音中带有不可动摇的权威和绝对的威严。
慈禧的详细介绍2
轶事典故:
名字之迷
民间传说或影视作品,一般称慈禧太后为兰儿或玉兰。可能是因为慈禧进宫后的第一个封号为“兰贵人”,很多小说笔记误以为“兰儿”是她的乳名,实则不然。
据慈禧家族后人叶赫那拉·根正称,慈禧的乳名实际上叫“杏儿姑”,“姑”是满人对未成年女子的通常称呼,而“杏儿”的名字则是因为当时家中庭院种有几颗白杏树,由此,慈禧的爷爷给她起了个大名叫“杏贞”,小名“杏儿”,取义“忠贞”之意。
至于咸丰皇帝初封杏贞姑娘为兰贵人,大概是因为咸丰最喜欢玉兰花,因此给她这样一个封号,以表示自己对她的爱慕之意。还有宫中太监称慈禧的小名为“莲儿”。
称老佛爷
在有些历史小说,电影、戏曲中,把慈禧太后称作“老佛爷”。实际上,“老佛爷”的称呼不是慈禧专用的,清朝各代皇帝的特称都叫“老佛爷”。
清朝帝王之所以用“老佛爷”这个称呼,是因为满族的祖先--女真族首领最早称为“满柱”。“满柱”是佛号“曼殊”的转音,意为“佛爷”“吉祥”。后来,有的显赫家族,世袭首领,起名就叫“满柱”。满清建国后,将“满柱”汉译为“佛爷”,并把它作为皇帝的特称。
而慈禧能得到“老佛爷”的称呼,据说和一个故事有关。光绪初年,慈禧为达到二度垂帘听政的目的,曾使用了种种手段,但慑于朝中有人反对,终日心中不乐。
心腹太监李莲英猜知真心事,便令人在万寿寺大雄宝殿的后面建了一座佛。建成之后,李莲英向慈禧谎称万寿寺大雄宝殿有双佛显光的吉兆。慈禧去后,发现万寿寺大雄宝殿供奉的依然是原来的三世佛,不觉勃然大怒:“明明是原来的三世佛嘛,哪来的双佛显光?”
李莲英忙请她到后殿观赏。慈禧慢慢悠悠转到三世佛后,果见观世音坐在殿中央。这时,李莲英喊道:“老佛爷到。”其他人即刻跪伏高呼:“恭迎老佛爷!”慈禧故作不解道:“你们迎接的是哪位老佛爷呀?”李莲英等人答道:“就是迎接太后您老佛爷呀!”
一席话说得慈禧心花怒放。自此,老佛爷这个称呼便从万寿寺传遍京城,举国上下,都称慈禧为“太后老佛爷”。
喜爱珠宝
清代民间,慈禧太后的金银首饰是数不胜数,有这么一对“翡翠西瓜”,慈禧太后的掌上宝贝。相传慈禧死后,两个“翡翠西瓜”被陪葬在慈禧墓中,1928年,孙殿英盗掘了东陵后,这两个“西瓜”就杳无踪迹了。
慈禧太后采购美国碧玺大部分都是通过驰名世界的蒂芙尼公司进行的,碧玺宝石也大部经过了蒂芙尼公司的'宝石学家J·L·坦纶博姆的鉴定。翡翠西瓜所特有的双色组合当时几乎只有圣地亚哥的碧玺矿才具备。所以毫无疑问,慈禧太后的翡翠西瓜来自美国圣地亚哥。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梅萨平原的伊巴拉雅碧玺矿,在19世纪末期即已闻名于世。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伊巴拉雅矿开采出来的大部分碧玺都出口到了中国,供慈禧太后的宫廷享用。
随着满清王朝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被推翻,王朝的奢侈生活也到此画上了句号。其结果是伊巴拉雅矿的碧玺产品因为中国市场告吹而滞销,该矿被迫关闭。一直到2012年12月,该矿才被重新开发。
听留声机
1904年是慈禧的70大寿,很多官员想尽一切办法来张罗礼品,其中有一款柜式留声机深得慈禧的赏识,那就是美国维克多公司生产的全球最早的柜式留声机(样品机)。
慈禧一生享尽荣华富贵,生活时尚超前,在发达的西方工业面前,也是滴滴不漏,占尽先机。照相、电灯、洋车、柜式留声机,应有尽有,这台全球最早的柜式留声机摆放在她的寝宫里,时常传出悦耳动听的旋律,唱片的内容有中国的小曲、有国外的华尔兹舞曲。
梁诚1903年到1908年初是大清三品卿的资格出使美国、秘鲁、古巴等国。他早年受过西方文化的教育,并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非常喜欢留声机。
1904年维克多推出了第一批柜式留声机的样品,由于不是商品机,美国也只有一些政府高层官员才有机会使用这样高档留声机,当年美国官员把这台留声机送给梁诚,梁诚又把这台留声机送给老佛爷慈禧太后,作为慈禧太后的70大寿的礼物。
处死记者
《中俄密约》的内容公之于众后,国内外舆论一片哗然。全国人民群情激愤,纷纷斥责清政府的卖国行径,进一步促进了全国范围内革命运动的深入开展,清政府则陷入了非常难堪的狼狈境地。在国内外强大舆论的压力下,清政府不得不放弃签订《中俄密约》的计划。
恼羞成怒的慈禧太后极其残忍地下令将记者沈荩“斩立决”。后因惧怕行刑会影响慈禧太后的生辰“庆典”,慈禧太后这才发布懿旨:“着即日立毙杖。”1903年7月31日(阴历六月初八),沈荩被残忍处死,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殉职记者。
慈禧的详细介绍3
236晚清风云人物——慈禧太后
晚清最重要的政治人物,当属慈禧太后莫属!她一生发动三次宫廷政变,全部成功,始终处在权力巅峰!她一生支持了两次改革,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审时度势,做出正确的决策,不愧为识时务者。她面临的政局,内忧外患频繁激烈,总体上她都处理得游刃有余!可算是一位女中豪杰!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生于1835年,原是咸丰帝的妃嫔,1856年生儿子载淳(即同治皇帝),晋封懿妃。1857年22岁,晋封懿贵妃。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帝携大臣妃嫔逃往热河,只留恭亲王奕訢留守北京,作为与侵略者的全权谈判代表。
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驾崩。临终前传位6岁儿子载淳,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等八大臣赞襄政务。同时又给皇后和皇太子两枚代表皇权的印章(由母亲懿贵妃代管),希望他们相互牵制。
一、发动辛酉政变
1861年咸丰帝驾崩时,慈禧只有26岁。虽然自己儿子立为皇帝,但儿子只有六岁,主少国疑。实实在在的孤儿寡母状态,没有党羽,政治经验也不足。正常来说,只有任人摆布受欺负的份。慈禧如何摆脱这种局面呢?
首先,想到要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她不以妇道人家自怨自怜,积极想办法,以我为主把握主动,表明她有主见,是一个勇敢的人!其次她想到了办法。
她分析朝中各种政治力量,决定联合恭亲王发动政变。恭亲王不是一般人,当年天资聪颖,颇有才气,曾是道光帝心仪的继承人。虽然时运不济,让哥哥当了皇帝,但他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人物。
咸丰皇帝避难热河,恭亲王留在北京全权办洋务,其实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咸丰皇帝驾崩,遗命的辅政大臣,却没有恭亲王,恭亲王心怀不满是一定的。恭亲王的能力、势力、以及由于不满而共同夺权的忠诚,因此成为理想的联盟对象。慈禧分析的精准,表明她很有智慧。
他们经过缜密的计划,利用咸丰帝的梓宫回京的机会,发动政变,设计逮捕了八大臣,判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自裁、肃顺斩立决,其他人革职。
奕訢被封为议政王。这个过程千头万绪,事情高度机密。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都会功败垂成!她指派的人,能够忠于她,显示出恩威并施的手腕;顾命大臣或杀或革,显示其雷霆手段,杀伐决断的王气!是为辛酉政变,从此开启两宫垂帘听政、亲王辅政的体制。
二、支持洋务运动
从1861年到1884年,是慈禧与恭亲王合作的蜜月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与清王朝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得战争赔款,以及在华的各种特权,纷纷撤兵回国。列强与清政府的关系,从军事侵略转为贸易和经济掠夺。国家暂时处于和平发展时期,这是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日本开始明治维新。慈禧和恭亲王也抓住时机富国强兵。他们整饬吏治,重用名臣,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名臣,大办洋务,发展军用、民用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建立起了初步的近代化工业体系,也建立了一支比较强大的海军舰队,应当说成效显著。
历史上称为洋务运动。期间,对外和平相处,对内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起义,解除了内患,出现了“同治中兴”的局面。洋务运动是千年大变局的应对举措,都是全新的事务,所有重大事情的决策,实际上最终都是慈禧太后。
据说左宗棠1866年先上奏折请办船政,遭委婉拒绝。由于封疆大吏非奉诏不得入京,再想出“请训”之策,取得进京面圣陈述厉害的机会。进京后,面陈船政利弊,但慈禧太后以廷议相推脱。左宗棠廷议上舌战群儒,但仍然解决不了问题,因为此事最终还得慈禧太后点头。
最后,左宗棠只好跪谏慈禧,直到晕倒,慈禧才同意办船政。这一件事,可见说起来轻松的洋务运动,当时也是困难丛丛、阻力重重的。
三、发动甲申易枢
这个过程中,恭亲王集军、政、外交、皇家事务大权于一身,与一心想大权独揽的慈禧之间,势必产生矛盾。1865年,翰林院官员蔡寿祺奏了恭亲王一本,诉他贪污、揽权、骄纵、徇私四大罪状。
慈禧当时30岁,抓住它大做文章,革去恭亲王一切职务。虽然有人为恭亲王说情,最终只削去议政王头衔,但这是慈禧集权的第一步,客观上也起到震慑恭亲王的作用。
到了1884年,中法马尾海战,福建水师损失殆尽。当时慈禧49岁,经过20多年的参政听政议政,此时已政权军权在握。遇到此败,一来需要给全国上下一个交代,换句话说,必须有人承担责任。
二来她早就有处理恭亲王的想法,只是没有合适时机。马尾海战,福建海军损失殆尽,,成果付诸东流,后果严重。于是慈禧果断将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班罢免,是为甲申易枢。从此,慈禧开始独裁统治。相比于20年前的罢黜恭亲王,这次无人反对,或者说无人敢反对了。
四、发动戊戌政变
慈禧的儿子同治皇帝1875年初就驾崩了,只有19岁。慈安、慈禧两宫太后立醇亲王儿子载湉为帝,是为光绪皇帝。光绪皇帝当时只有3岁,自然是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等皇帝长大了再归政于皇帝。康熙帝当时也是孝庄太后听政,但康熙14岁就亲政了。转眼,光绪帝18岁了,于法于理于情都该亲政。
于是1889年,慈禧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但大政方针还是慈禧说了算。光绪皇帝训谕称“谕旨”,慈禧训谕称“懿旨”。年轻的光绪皇帝想放手去干事,必然与慈禧产生无法调和的矛盾。
1894年中日甲午一战,经洋务运动建立起来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中国完败。1895年因为马关条约签订,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史称“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但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维新派却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在全国大力呼吁维新。“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维新主张广泛传播开来。1897年11月,发生了胶州湾事件,德国军舰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东边日本,曾经做了中国千年的学生,已经通过变法维新走上强国道路。
年轻的光绪皇帝意识到要对国家进行一次彻底的变革。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正式变法维新。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已经63岁,以雷霆手段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于瀛台,迫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杀谭嗣同等六君子于菜市口,是为戊戌政变。慈禧扼杀维新于摇篮,继续执掌权柄。
五、支持清末新政(66岁)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多年大权独揽,但她始终不糊涂,也没有滑入刚愎自用的深渊。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赔款甚巨。
全国上下,连朝廷保守派都主动进行变革。1901年,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上谕,命督抚以上大臣就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等问题详细议奏。
慈禧太后又下令成立了以庆亲王奕劻为首的“督办政务处”,作为筹划推行新政的专门机构,任李鸿章、荣禄、昆冈、王文韶、鹿传霖为督办政务大臣,刘坤一、张之洞(后又增加袁世凯)为参予政务大臣,总揽一切新政事宜。
派五大臣出洋考察,筹划君主立宪等。这一切说明慈禧并不是顽固不化的独裁者!她能够顺应潮流,善于笼络人才,不断改革前行。
总结慈禧一生,可用“三次政变两次改革”概括。没有谋略胆识,没有知人善任,没有坚强沉着是不可能成功的!没有雷霆手段、恩威并施手腕也是不可能办到的。
【慈禧的详细介绍】相关文章:
口红详细介绍07-17
梦见慈禧太后12-27
保鸡丁详细介绍09-23
正常卵巢大小的详细介绍09-29
端午节的风俗详细介绍06-02
慈禧太后吃什么来养颜05-03
大熊猫的介绍和特点详细04-08
为您详细介绍现代胎教的发展10-22
乳腺炎的治疗方法详细介绍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