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的特点是什么

时间:2024-08-31 18:39:13 知识 我要投稿

  蜈蚣的特点是什么,蜈蚣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角落里,有冬眠习性,特别喜欢捕食各种昆虫,寻找菜青虫、蜘蛛、蟑螂等,下面来看看蜈蚣的特点是什么。

蜈蚣的特点是什么

  蜈蚣的特点是什么1

  蜈蚣的身体又扁又长,由15至177个体节组成,它的身体除第一对足变成颚足和身体末端两节无足外,其余身体各节均有步足一对,蜈蚣喜欢生活在石块下或木材下的潮湿土壤中,白天休息,夜间出来活动寻找食物,是一种专门食肉的动物。

  蜈蚣在动物分类上属节肢动物门、多足纲、唇足目、蜈蚣科,蜈蚣体长12--20厘身体扁平,红头黑背,分头和躯干两部分,头部背面两侧有一对集合眼。


  每一对集合眼包括若干单眼,头部的腹面有口器,为蜈蚣的摄食器官,头部的附肢包括1对触角、1对大颚和2对小颚,头部成为感觉和摄食的中心。

  蜈蚣的躯干部有20个体节,较长和较短的'体节互相间隔,第一节的附肢称颚足,甚为发达,其末节成一利爪的毒爪,爪内有毒腺,爪的末端有一毒腺开口,用来毒杀小动物和作为防御外敌的武器。

  蜈蚣的特点是什么2

  蜈蚣属于节肢动物门,多足纲,整形目的药用动物。别名:百足虫、百脚、金头蜈蚣。蜈蚣是一味传统的重要动物药材,有祛风、镇痉、息风、解毒等药用功效,主治小儿惊痫、中风口噤、破伤风、抽搐、痉挛、疔疮、毒蛇咬伤和秃疮等病症。

  蜈蚣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主产于广西、湖北、浙江等省。具有药用价值的主要为少棘蜈蚣和多棘蜈蚣。

  形态特点:体长6-13厘米,背腹略扁。全身连头部由22个同律体节构成,除头部外,其他各节均有对生的足l对。头部背板略似心脏形,有1对细长分多节的触角。

  触角基部有4个单眼。口在头前方偏腹面,外围有1对大颚和2对小颚。颚肢和触角呈金红色,自第2背板为墨绿色,最末背板黄褐色,腹板步足为淡黄色,最末步足为棕红色。第1对步足称为颚肢,为镰形的毒颚,它的末端有毒腺开毒颚,它的末端有毒腺开口,内通毒腺(图4)。

  生态习性:蜈蚣主要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带,平原地区只有少量分布。每年惊蛰后,气温转暖,蜈蚣冬眠苏醒,开始出土活动,善居于阴湿的杂草丛中或乱石沟里。

  从芒种到夏至,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它又渐渐移到阴凉的壕沟、坟地、田埂或土坎的缝隙之中,避过炎热的白天。到了晚秋季节,则又多栖于背风向阳的松土斜坡之下或树洞、树根较暖的地方。

  蜈蚣一般都在夜间出来单独活动。它虽有8只单眼,但视力弱,尤其是白天视力极差。单独活动时至到触角相碰才绕道而行,各自回避。


  在晴朗无风的夜晚.20-23时是它们活动的高峰期。其活动特点是夜间活动多,白天活动少;气温高于25℃时活动多.10-15℃时活动少;10℃以下活动更少甚至停止活动;

  天气闷热,雨后的夜晚活动多,气温低的夜晚活动少;无风或微风的夜晚活动较多,大风(6级以上)的夜晚活动少;雨后的夜晚活动多,雨天的晚上活动少。由此可见,蜈蚣活动的频率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降雨量和光照强弱等气象因子都有密切关系。

  蜈蚣钻缝能力很强,能顺利钻过岩石、土坎等的隙穴,并能栖息在这些缝隙之中。

  蜈蚣在密度过大或受惊扰的情况下,易引起相互残杀而死亡。但在饲养条件下,随着生活环境和饲养条件的改善,如提供足够的新鲜饲料和水源,不加大对它生活的惊扰,即使养殖密度较大,对其生活也无多大影响。

  尤其是同一母体所产的.蜈蚣因自幼在一起生活,长大后就是几十条卷伏在一起,也能和睦共居。

  食性: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性凶猛,食物范围广泛,尤其喜食小昆虫类。它以能射出毒液的颚爪,甚至可杀死比自己大的动物,也有同种互相残杀中毒而致死的现象。

  蜈蚣所食的昆虫有蟋蟀、蝗虫、金龟子、蝉、蚱蜢以及各种蝇类、蜂类,甚至可食蜘蛛、蚯蚓、蜗牛以及比其身体大得多的蛙、鼠、雀、蜥蜴及蛇类等。在早春食物缺乏时,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藓的嫩芽。人工饲养时,有的喂给泥鳅、鳝鱼、青蛙、虾、蟹等,但都是要求食物新鲜,稍有腐败即不进食。

  蜈蚣的特点是什么3

  蜈蚣的特点是蜈蚣的足比较多,体长12-20厘米,身体扁平,红头黑背。主要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带,平原地区只有少量分布,喜欢在阴暗、潮湿、温暖、通风的洞穴中生活。一般都在夜间出来单独活动,大多互不合群。单独活动时至到触角相碰才绕道而行,各自回避。

  扩展资料:

  蜈蚣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故为多足生物。蜈蚣又名叫天龙、百脚虫、少棘蜈蚣、吴公、蝍蛆等,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

  常见的蜈蚣有红头、青头、黑头三种。红头的背部呈红黑色,腹部现淡红色,足为淡橘红色或黄色。青头的背部和足部呈蓝色,腹部淡蓝色,体型小,长度约为红头蜈蚣的二分之一。

  黑头蜈蚣背部和足部呈黑色,腹淡黄色,体型更小。上述三种以红头蜈蚣最佳,体型大,产量高,性情温顺,适应性强,生长快。一般在农村较为多见,常位于潮湿的墙角、砖块下、烂树叶下、破旧潮湿的房屋中等,在夏天较为常见。蜈蚣是肉食性动物,食谱范围比较广泛,尤其喜欢捕食各种昆虫。


  蜈蚣有毒腺分泌毒液,本身可入药用。适宜人工饲养。《本草纲目》曰:“蜈蚣,西南处处有之,春出冬蛰,节节有足,双须岐尾。”通常身体很长,并且有许多对步足。《本草衍义》称:“蜈蚣背光黑绿色,足赤,腹下黄。”蜈蚣与蛇、蝎、壁虎、蟾蜍并称“五毒”。

  蜈蚣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一般在10月天气转冷时,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三月上旬),随着天气转暖又开始活动觅食。

【蜈蚣的特点是什么】相关文章:

蜈蚣的特点特征04-01

蜈蚣的价值特点04-01

蜈蚣的介绍和特点04-01

蜈蚣的特长和特点04-01

蜈蚣的特点有什么04-01

蜈蚣的特点和本领04-01

蜈蚣的特点和生活特征03-31

蜈蚣的特点和生活环境04-01

蜈蚣的特点和生活特征和外形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