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让孩子知道--好好吃饭是件大事

时间:2023-11-27 18:23:18 饮食 我要投稿

  孩子健康聪明地成长是每个家长的愿望,而日益严重的儿童营养不良问题呈现了事与愿违的结果。孩子是“吃货”?孩子偏食?孩子厌食?……一系列儿童营养问题似乎揭示了现今孩子的饮食习惯出现了偏差。但专家告诉你,这些让家长们头疼不已的饮食问题,不完全是孩子在成长中后天形成的饮食“个性”,而是早在小婴儿时期就已经埋下的“地雷”。

从小让孩子知道--好好吃饭是件大事

  A不好好吃饭

  导致“胖和瘦”

  4岁的浩浩在候诊大厅玩得不亦乐乎,“孩子没什么大问题,就是不能好好吃饭,甚至到了饭点就要‘藏’起来。真是什么方法都用上了,也拿他没办法。”浩浩妈妈无奈地说。眼看着浩浩胖嘟嘟的小脸逐渐消瘦,妈妈担心孩子出现厌食的问题,影响他的正常成长发育,于是急忙带孩子来医院找医生看看。但检查结果却出乎妈妈意料之外,不愿意好好吃饭的浩浩不仅没有患上厌食症,甚至存在营养过剩的问题。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副主任梁立阳副教授介绍,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家长带着孩子到医院咨询孩子不好好吃饭的问题,甚至担心孩子是否患上厌食症。但不吃饭+体重下降是否就意味着孩子患上了厌食症?

  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来医院就诊检查的十个孩子中,真正消化功能有问题的可能只有一个。”梁立阳表示,导致孩子不愿意好好吃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零食吃得太多、饮食不规律、疾病、甚至是不良饮食氛围导致孩子对吃饭产生抗拒心理等。但在养育的过程中,家长往往把孩子身高体重的增长作为孩子发育的依据。当孩子不愿意好好吃饭,结合体重下降的情况就很容易联想到厌食。但对于城市儿童来说,因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也就造成了家长担心孩子不好好吃饭会引起营养素缺乏,实际上孩子却存在营养过剩问题的情况。

  梁立阳强调,在孩子的喂养过程中,家长对孩子“胖”往往抱宽容的态度,觉得这是“养得好”,但当孩子体重下降时却过于紧张。其实,保证孩子营养摄入的均衡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是真正的“养得好”。实际上,营养不良不仅仅是我们所简单理解的营养素不足或者缺乏的意思,而是一个描述健康状况的词汇,指由不平衡的饮食所造成的营养素缺乏,过剩或比例失调。

  近年来,儿童肥胖率一直在上升,与日常饮食习惯和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值得家长注意的是,营养的均衡与否,对孩子的影响并不仅仅在体重上。良好的营养除了能促进体格的发育之外,与孩子的免疫力、社会适应能力、神经心理发育、睡眠、记忆力甚至是寿命都有关系。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相应环节,营养失衡所带来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例如婴幼儿时期营养过剩是成人期肥胖的“潜伏杀手”,并且更容易导致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及冠心病等一系列疾病。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临床营养专科主任刘喜红指出,城市儿童普遍存在偏食问题,家长经常带孩子吃快餐或一些可口但营养少的食物,而日常饮食中家长往往对孩子的一些饮食“偏好”束手无策——有些孩子只吃肉不吃青菜,或者只吃青菜不吃肉;还有的家长误以为精细的东西就是好东西,只给孩子吃精米、精面,很少吃五谷杂粮,最终造成了孩子营养素缺乏、过剩或比例失调的现象。

  B营养“隐患”,源于喂养方式

  偏食与过食似乎与孩子的饮食性格有关系,大多数家长对此除了强迫和诱导别无办法。那么孩子的饮食习惯是自己形成的“个性”吗?梁立阳表示,孩子的饮食爱好甚至是成年后的饮食习惯,往往取决于家长喂食方式,可以说孩子出现营养问题,其隐患就是在从小埋下的。

  1孩子饮食“偏好”受家长影响

  案例1:“妈妈说苦瓜很苦,不好吃,所以我从来不吃苦瓜。”已经在上初中2年级的瑶瑶对饮食的选择很“坚持”,饭堂菜肴中如果有苦瓜、葱、芹菜等食材都会不厌其烦地挑出来,拨到一边然后才开始吃饭。

  分析:偏食是许多孩子存在的问题,偏食容易造成维生素缺乏,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利。许多家长一般能够意识到偏食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也会尽量避免孩子出现偏食的情况。但为什么孩子还是会偏食呢?“临床上遇到的偏食孩子,细问之下大多是家里的长辈存在着偏食的情况。”梁立阳表示,孩子的饮食“偏好”往往会受到家长的影响,除了像瑶瑶妈妈这种直截了当向孩子“灌输”偏食观念的做法外。大部分家长嘴里劝解孩子不要偏食,自己却做着偏食的行为,这些表现在食材的选择、进食过程中的行为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案例2:6岁的小轩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胖墩”,他不爱喝白开水,只喝“有味道”的水。他觉得哪怕是淡茶也比白开水好喝,当然甜甜的饮料就更好喝了。问起他为什么有这个特殊的爱好时,他说:“我爸爸也不爱喝,我这是遗传。”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分析:长期把饮料当水喝的孩子,必然会影响正常的饮食。要么糖分摄入过多,影响正餐,导致营养素缺乏;要么正常的饮食加上额外的能量,导致营养过剩。孩子爱喝饮料绝非天生的,但无疑甜味饮料对孩子有着非一般的诱惑,在同样爱好甜饮的家长“带领”下,加上一定的纵容,孩子就更难接受无味的白开水了。

  2家长喂养方式不对

  1岁半的兰兰牙齿长出了不少,按理说应该可以顺利地咀嚼和吞咽了。但兰兰妈妈却发现她特别喜欢“含饭”,不但半天才把饭吞下去,有时候还会把饭吐出来。尤其不喜欢吃需要咀嚼的硬的食物,反而烂饭粥等绵软的食物吞下去的几率要更高一些。为了让了兰兰正常吃饭,妈妈操碎了心。

  刘喜红表示,1岁以后的孩子出现的这种含饭现象、边吃边玩、边吃边看电视等行为均属于喂养行为不当,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添加半固体食物的时机不对或方法/方式不对所致。从液本食物到半固体食物直至固体食物,每一个孩子因为生长速度以及生理成熟度不同而有差异。半固体食物是衔接液体食物与固体食物不可或缺的过渡阶段,如果这个阶段处理不当,则不仅影响孩子将来的生长发育,导致1岁后的喂养困难,还可能影响孩子的语言表达、社会交往能力和情商等潜能的发挥。

  在孩子的喂养过程中,地区、家长饮食习惯也会对孩子的饮食行为造成影响,例如地方饮食口味较重,那么孩子的营养摄取中,钠离子的摄入就更多。又例如孩子不愿意吃饭,家长会通过游戏、电视等方式吸引其注意力,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吃下去,会形成进食是游戏、任务等错误认识,对其成长过程中的饮食习惯有一定的影响。

  3家长存在喂养的误区

  家长往往把自己多年的饮食经验应用到孩子的喂养上,但实际上,对于孩子的喂养方面,家长存在不少误区,并因此导致一系列的营养问题。

  误区一:大鱼大肉才有营养

  鱼、肉的营养固然丰富,但如果认为鱼肉是营养供给中的“重头”,而菜蔬是“辅助”那就大错特错了。常常大鱼大肉除了导致营养失衡外,对于孩子的肠胃也容易造成负担。孩子膳食平衡宝塔给出的建议范围是:谷类(米饭、面条等)每日180~260克;蔬菜类每日200~250克;水果类每日150~300克;鱼虾类每日40~50克;禽畜肉类每日30~40克;蛋类每日60克;奶类每日200~300克;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每日25克;烹调油每日25~30克。

  误区二:含乳饮料可代替奶类

  奶类是十分重要的营养来源,但如果孩子不愿意喝怎么办?可以用含乳饮料来替代吗?刘喜红表示,含乳饮料绝对不能替代奶类。市面上销售的牛奶饮料等粗略可以认为是奶加水的组合,虽然口感和味道比较吸引孩子,但是营养含量却根本没办法跟鲜奶相比较。不能用来做鲜奶的替代品。

  含乳饮料一般以生鲜牛奶或奶粉为原料,加入添加剂、糖、水等辅料调配而成。一般正规的含乳饮料在外包装上可以找到“饮品”两个字。

  误区三:常给孩子喝凉茶

  广东人容易上火,因此凉茶就成为下火的家常饮料。刘喜红表示,临床上时常碰到家长认为水果属于“生冷”的食物,不让孩子多吃,却经常煲凉茶给孩子下火。她强调在喂养过程中,家长应该认清楚食物和药物的区别。并非所有水果都属于“生冷”的食物。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适量吃水果是非常有益的。但凉茶属于“药物”,其对身体的影响就大多了。孰重孰轻应分清楚。

  误区四:盲目进补

  孩子个子小,相信许多家长会马上调整食谱,加强“补钙”——骨头汤、钙片,晒太阳等方式层出不穷。“补”已经成为家长养育孩子的法宝,缺什么就补什么,甚至不缺什么也补,不是有句俗话说是“多多益善”吗?尤其是现在针对儿童的保健品众多,家长也将服用保健品视为补充营养的最佳途径,常常购买钙片、VC片,希望能弥补甚至增加孩子的营养吸收。

  盲目进补非但不能对孩子健康发育产生有益的影响,反而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的结果,例如过度补钙有可能会让孩子出现多汗、厌食、恶心、便秘、消化不良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高钙尿症。又或者在盲目进补中过量摄入含性激素的物质导致性早熟等问题。

  梁立阳提醒,孩子的成长情况不应该横向比较,而应该跟自己比较,比别人家的孩子矮并不等于自家孩子就发育不良。

  C与孩子“斗智斗勇”

  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通过游戏分散孩子注意力,迅速喂饭”;“追着孩子喂饭,一顿饭吃一个多小时”、“敲定餐座上的‘规矩’,不吃就打骂”……也许你有自己的喂食技巧,也许你也为孩子的饮食过度烦恼。专家提醒,让孩子顺利吃晚饭并不是任务,每天只需要完成就可以了。孩子的今天影响到孩子的明天,从小培养起来的饮食习惯,往往会伴随他的一生,并因此影响他的成长和健康。

  总的来说,影响孩子“营养结局”有三大要素——

  要素一:营养素

  ——遵从自然食物的均衡搭配

  现阶段说起营养摄入,大部分人的认识就是“什么东西营养丰富,什么东西好吃就给孩子吃什么。”这只是其中之一个要素——营养素。

  刘喜红介绍,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和水这七大类。反映在食物上则主要为五大类:主食、动物蛋白、蔬菜、水果和奶类。各种营养素在体内均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各司其职,一旦缺乏则可能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一个小孩子的生长和发育,需要七大营养素的均衡,而不应该强调哪一种营养素更重要,既不能缺也不能多。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包含所有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新鲜蔬菜含有较多维生素及矿物质,但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则较少;鱼、肉含脂肪、蛋白质虽较多,但又缺乏维生素。所以说,健康的饮食应该以营养均衡为目标。

  就拿孩子的早餐来说,对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的儿童来说,早餐一定要“吃饱、吃好”。现在许多家长往往因为早晨时间匆忙,来不及为孩子准备早餐,或因为营养知识的偏差,不懂为孩子科学地安排早餐。

  梁立阳介绍,科学的儿童早餐应该由三部分组成,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比如说早上时间比较紧张,尽量保证孩子的早餐能有鸡蛋和牛奶,加上一两片面包和一点水果就更好了。而比起去外面买烘焙的面包,那还不如简单地下一个鸡蛋面加点青菜来的更好。

  要素二:营养行为

  ——好习惯的养成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战斗”

  如果说营养素指的是吃什么,那么营养行为就是要孩子学会怎么吃。你给孩子喂饭怎么喂,孩子自己将来能吃了以后怎么吃,这非常重要。举个例子说,如果孩子在进食的过程当中,养成到处游走吃饭这样的一个习惯,就不能定下来好好吃饭,会把进食时间拖得更长。那么面对不愿意吃饭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梁立阳认为良好的饮食习惯养成是与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曾经有一位母亲咨询孩子不喜欢吃水果怎么办,这位母亲尝试了她能想到所有办法,哄完全不起效,硬塞进去很快就会吐出来,连果汁也不喜欢喝。梁立阳建议她把苹果换一个“形状”,换成孩子喜欢的模样。于是这位妈妈很细心地把苹果雕刻成可爱的小兔子,孩子一见果然就喜欢上了,顺利把这不再是苹果模样的水果吃了下去。如此数次之后,孩子不再排斥吃水果。

  还有一位朋友,听老师说女儿最近在学校不好好吃午饭,于是煞费苦心地在网上找来孩子最喜欢的Hello Ketty便当制作方法,早早起床花了半个多小时为女儿细心制作了这份爱心便当。结果这份颜色丰富造型可爱的便当受到了全班同学的喜爱,朋友的女儿在大家羡慕的眼中把便当吃完了。回家还缠着妈妈问明天是否还能带如此特别的便当回学校。

  定时吃饭、不挑食、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等一系列良好饮食行为的养成必须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当然,家长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与毅力。但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些习惯将会逐渐定型。

  要素三:饮食氛围

  ——让孩子知道“吃饭是一件大事”

  饮食氛围,说白了就是在什么场合来吃,在什么环境下吃。吃饭的氛围能引起孩子的应激反应,比如说孩子如果经常在饭桌上挨骂,那么他自然就会抗拒这种氛围,不愿意就坐吃饭,甚至是不愿意吃饭,以逃避吃饭时候所带给他的不良情绪。又比如有的家长虽然天天保证给孩子吃肉、鱼、虾、奶,各种各样的好东西,但孩子只要吃饭,就要求开电视,或者是一说要吃饭了,他的眼睛就往电视那里看,因为对他来说吃饭跟看电视是联系在一起的。待到长大了,这部分人也有可能出现在看电视时就特别想吃东西的习惯。显而易见,这样的结果与孩子幼小时期家长喂养行为息息相关。

  儿童的营养环境主要由家长提供,孩子的进食环境、是否与其他家人一起进食、吃饭时的情绪、习惯等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让孩子知道吃饭是一件“大事”,而不是一个任务。

  专家

  有话说

  刘喜红强调,这三大营养要素是相辅相成的,实际上进食应该是一次认真的享受食物的过程,是专心致志地吃。从健康的角度看吃饭如果分心了的话,胃酸的分泌、肠道的消化功能都会受到影响的。那么再多的营养食物吃下去,还是不能很好地吸收,除了造成营养失衡外,还会对胃肠道带来负担。

【从小让孩子知道--好好吃饭是件大事】相关文章:

教你让孩子好好吃饭的高招11-07

孩子为啥不好好吃饭11-26

不好好吃饭的孩子长不高11-07

从小让孩子吃苦好吗11-09

让孩子好好吃饭的五大秘诀11-08

孩子不好好吃饭的原因有哪些?10-14

家长怎样做孩子能好好吃饭11-07

孩子不好好吃饭怎么应对引导11-18

想让孩子好好吃饭,你可以这样做!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