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入秋以来,很多的孩子出现了咳嗽,尽管家长们用尽了方法,却收效不大,怎么办呢?
转手腕。
这个小动作可以同时刺激我们手太阴肺经的三个止咳穴位,太渊、经渠、列缺,只要让孩子坚持3天,每天转2次,每次转3分钟,不必在乎顺或逆时针,目的是为了让手腕发热,记得坚持,一定会有收获。
转手腕(顺逆皆可)
02
孩子晚上睡觉前,一会儿让你讲故事,一会儿要看手机,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尿尿,总而言之,各种拖延,就是不睡觉,你家的孩子是不是这样的?
那么面对“入睡困难”的孩子,应该怎么办呢?
转脚腕。
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快速入睡,还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抵抗力。让孩子平躺,双腿伸直,脚腕顺时针转动50次,逆时针再转动50次,也许还没有转完,孩子就已经睡着了。这个方法也适合全家人来做哦。
转脚腕(顺50次逆50次)
03
孩子感冒了,你就匆匆用药,殊不知家庭护理同样重要,其实巧用这个方法,就能缩短孩子病程,让你事半功倍。
药后啜粥。
意思是,服药后需要喝一碗热稀粥,用热粥的作用有两点:一呢,如果孩子已经微微出汗,需要借助五谷之气来补充汗源,防止伤到孩子津液。二呢,如果孩子没有出汗,借助热粥的热力,振奋脾阳,奋起抵抗,达到汗出表解的效果。
热粥
04
在孩子睡觉前,常揉这个穴位,可以帮助孩子一年长高10CM。
它就是脚部的大拇指趾面。
它是脑垂体在脚部的反射区,操作的时候,顺时针揉50-100次即可。
顺揉大拇趾趾面50-100次
05
外感70%属于外寒内热,也可以说没有内热,即使孩子受凉也不容易外感。外寒内热有个形象的说法叫“灯笼火”,所以不让孩子有内热,是防止灯笼火的主要手段,给大家分享两个排便泄热的手法。
清大肠和揉天枢。
远端清大肠200-300次,近侧揉天枢100-200次,坚持每天操作1-2次。
清大肠(食指侧面按箭头方向200-300次)
揉天枢(肚脐旁开2寸左右各一同时揉100-200次)
06
孩子在乳牙出齐后,本来不流口水,却突然流口水了。或者孩子睡觉时流口水,怎么办呢?
按揉承浆。
每天操作50-100次,可以缓解孩子流口水的症状。
但是根本上解决还是要从调理脾胃入手,因为口水不溢出口外,靠的的脾气的固摄作用。
揉承浆50-100次
07
孩子睡觉两小时后还是满头大汗?那妈妈们可要注意了。
我们的头部是全身阳经汇聚的地方,如果小孩子是后脑勺出汗多,我们要想到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这样的孩子抵抗力较差;如果是两侧出汗,则是足少阳胆经有热,预示着孩子的肝火较旺;如果是前额部出汗,那么则是与足阳明胃经有关,预示着孩子中焦湿热蕴结。如何处理呢?
揉板门,二人上马和肾顶。
揉板门,大鱼际平面拇指近侧手掌肌肉隆起处,按揉操作200-300次。
掐揉二人上马,揉5次掐1次,可以既振奋胃气,又可以滋阴,操作100-200次。
揉肾顶,小指顶端按揉100-200次。
掐揉二人上马100-200次
揉肾顶100-200次
08
孩子出现夜间腿疼,家长担心的不得了。
首先我们要观察三个方面:1、看局部有没有红肿的现象和压痛的感觉,这个用来排除外伤。2、看有没有发热的现象,这个用来排除感冒。3、看连续腿疼的时间有没有超过两周,排除器质性病变。
如果没有以上情况,就是断断续续喊腿疼,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生理现象,也叫生长痛。那么怎么解决呢?
按压承山穴。
一次按压30秒,连续操作5-10次就可以啦。
按压承山穴30秒连续操作5-10次
09
孩子经常性肚子疼,是调皮?是吃坏东西了?还是肚子里有虫子?
这可能是肠系膜淋巴结炎在作怪,妈妈们可以回忆一下,孩子最近是不是有吃较多凉东西、光脚、或晾着小肚肚?
揉外劳宫、顺摩腹、拿肚角。
外劳宫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在手背3、4掌骨之间近中点凹陷处,可温阳散寒,用于一切寒证。揉100-200次。
腹部是气血生化之所,摩腹既可健脾助运,直接防治脾胃诸疾,又可培补元气,使气血生化机能旺盛,起到预防全身疾病的作用。顺摩腹5-10分钟。
拿肚角为止腹痛要穴,拿3-5次即可。
揉外劳宫100-200次
顺摩腹5-10分钟
拿肚角3-5次
10
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但这个“寒”该怎么把控,那就有点意思了。
况且还有一种冷,叫奶奶认为你冷,其实这是因为老年人新陈代谢慢,所以容易觉得冷,自然也就认为孩子也冷,其实孩子的新陈代谢旺盛,穿多了、穿得厚,反而活动出汗,容易生病,还会影响大运动的发展,穿少了又容易受凉。
有一种冷叫奶奶觉得你冷
这里分享给大家两个经验:
1、孩子对于温度的需求基本和妈妈一样或者稍偏低,妈妈穿多少,就给孩子穿多少,或者稍微少一点。
温度需求和妈妈一样或稍偏低
2、可以摸摸孩子的颈背部,不要以为手脚凉,就给宝宝添衣服,实际上宝宝的末梢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手脚通常相对较凉。真正应该摸的地方是宝宝的颈背部,出汗代表热了,冰凉代表冷了,温热代表合适。
摸摸颈背部感知孩子寒热
聪明的爸爸妈妈,你们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