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咬指甲的危害
宝宝咬指甲是一种不好的习惯,这种习惯对宝宝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会有影响。
细菌感染
小宝宝在户外玩耍的时候,免不了摸这摸那。沙土、废弃物等脏东西会夹在宝宝的指甲缝中,而指甲缝又是有利于细菌滋生的地方。如果宝宝经常咬指甲,就会将细菌带入体内,引发口腔、消化道、肠道的疾病。如果宝宝常无故肚子疼,就要考虑是否是咬指甲引起的。
牙齿不齐
宝宝经常咬指甲,对宝宝牙齿的生长发育也有很大影响。因为牙齿和嘴唇总是在不正常的闭合状态,会造成宝宝牙齿排列不齐,牙齿生长不正常,嘴唇变形甚至影响宝宝的容貌。
指甲畸形
咬指甲会造成指甲损伤,有的宝宝咬得比较深会损伤指甲的甲沟,使指甲边缘参差不齐,引起指甲畸形。有些还会起肉刺、流血,造成甲沟炎。
铅超标
如果宝宝接触了含铅的物品或玩具,咬指甲时将铅带入体内,将会引起铅超标。
宝宝咬指甲怎么办?
转移注意力。多带孩子到儿童乐园和小朋友一起参加活动,减少孤独感。在孩子想咬指甲时,通过一个玩具、一个故事,分散他的注意力。
正面赞美。当孩子咬指甲时,要耐心地教他把手指慢慢地从嘴里移开,并用微笑、点头或夸奖的口吻表示赞允,让孩子慢慢了解,他不咬指甲时能得到更多的爱和赞美。
并肩作战。和孩子签订一份“合约”,一天之内不咬指甲奖励看一次动画片,一周不咬指甲奖励去一次游乐园等,并和孩子一起写“矫正日记”,一同分享改掉坏习惯的进程和喜悦。
厌恶疗法。让孩子坐在镜子前,观察自己咬指甲时的样子。有些孩子内心会因此受到强烈触动,从而改掉坏习惯。
对抗疗法。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对抗反应疗法较有效。当发现孩子咬指甲时,让其握紧铅笔1~3分钟,或握紧拳头1~3分钟。让孩子形成这样的习惯,一旦自己察觉到要咬指甲,就应立即停止并紧握铅笔、拳头,直到慢慢改掉。
宝宝咬指甲的原因
咬指甲也称咬指甲症或咬指甲癖,是指反复咬指甲的行为。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不良习惯,多见于3~6岁儿童,男女均可发病。多数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咬指甲行为可自行消失,少数顽固者可持续到成人。
出现这种现象常与精神紧张有关,在生活节奏改变比如孩子入托、入学时孩子特别容易出现紧张,在生病时也容易诱发此症,部分小儿由于模仿他人而形成。具有内向、敏感、焦虑素质等性格特点的小儿容易患此症。部分患儿诱因不明。
孩子表现为反复咬指甲。轻者仅啃咬指甲,严重者可将每个指甲咬坏,甚至咬坏指甲周围的皮肤,少数小儿还咬脚趾甲。部分儿童常伴有其他行为问题,如睡眠障碍、多动、焦虑、紧张不安、抽动障碍、吸吮手指、挖鼻孔等。症状顽固者夜间也出现咬指甲行为。
缺锌
咬指甲是缺锌的一种表现,如果宝宝还伴有厌食、偏食、有异食癖(吃墙灰、吃泥土)等症状,需要引起家长的注意,及时带宝宝到医院检测微量元素。
好奇心模仿
有的宝宝看到别的宝宝咬指甲、吃手,或是看到大人抽烟,会出于好奇心去模仿,形成咬指甲的习惯。
也许他遇到了小麻烦
宝宝最初开始咬指甲,多与心理焦虑、精神紧张有关。比如父母之间发生了争吵、又给宝宝换了一位新保姆、宝宝开始上幼儿园了等等。遇到这样的新状况,宝宝会出现紧张、害怕的情绪。这时,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情绪舒缓,会使宝宝从咬指甲的过程中寻找安慰和发泄。长时间的心理焦虑,就会使咬指甲成为宝宝自我调节的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