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和尚”的故事

时间:2024-02-14 08:15:49 美文 我要投稿

“三个和尚”的故事1

  365夜故事大王一书中的《三个和尚》一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同学们之间要团结、互相帮助,有一句话说的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大家团结一心,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三个和尚”的故事

  《三个和尚》还告诉我们做事情相互间不要等、不要靠,只要有一个人积极主动,其他人就会跟上一起去做,那么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能成功。

  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做事情养成了依赖的习惯,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对我很有启发,很有帮助。今后在家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校积极主动的'整理教室,打扫卫生。

  以后我要做一名在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在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

“三个和尚”的故事2

  今天,我看了《中国儿童成长故事》里的一个故事叫《三个和尚》。

  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先是没水喝。因为他们都不想吃亏,后来他们经过了一场火灾后,再也不算谁吃的亏多谁吃的亏少,他们分工起来:小和尚打扫卫生、高和尚挑水喝、胖和尚做饭,他们高兴地过日子。(.)

  我觉得非常好看,他告诉我一个道理:团结起来力量大。我们以后要团结为集体做好事。

“三个和尚”的故事3

  三个和尚是一部教育片,也是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姥姥曾经给我讲过,我也看过这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片。影视的开头我就听到一阵清脆的木鱼声,那声音不仅优美,而且还有节奏感。接下来出现了“一个和尚挑水吃的画面,让我感到很惊讶。紧接着又看到了两个和尚抬水吃,看起来很是吃力,谁都愿意自己轻松。”影片最后出现了三个和尚,三个和尚怎么啦?我哀声道:变成了没水吃了。为什么呢?因为一个和尚没有什么可依靠的.人,所以只好自己挑水。两个和尚,在挑水的过程中谁也不肯多出力。三个和尚就开始互相依赖,谁也不去挑。

  一天,刮了一场大风,风把房子和柳树都吹弯了。那天,老鼠咬碎了一只蜡烛,寺庙发生了一场大火,于是这三个和尚分别提水灭火,浇了许多水,终于把火给灭了。

  从此,他们分别挑水,还安装了滑轮,这样就更方便啦。而且他们也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不要攀比,要学会互相帮助,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时,我心想:在身边有许多这样的人和故事,比如现在的孩子以为读书很辛苦,可他们却想不到父母有多累。他们为了供我们上学,不知汗水洒了多少。在古代《战国策·楚策》中的亡羊补牢,就与《三个和尚》差不多。

  我觉得《三个和尚》是一部很好的教育片,也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寓言故事,篇长播放20分钟算是短的。推荐大家去看,让你们从中体会到许多道理,团结就是力量。

“三个和尚”的故事4

  今天,我读了《三个和尚》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座山上的庙里,一天,来了一个小和尚,小和尚每天早晨去挑水喝;过了几天,来了一个高个子和尚,他们两个都不愿意去挑水,后来他俩一起去抬水;

  又过了几天,来了一个胖和尚,他们三个谁也不愿意去挑水。有一天,庙里起火了,三个和尚抢着去挑水救火,最后把火扑灭了,后来,三个和尚在山顶装了个轱辘,三个人一起合作打水。

  我从这个故事里学到了:做事情要齐心协力,团队合作,才能做好,不要自私自利三个和尚读后感200字三个和尚读后感200字。

“三个和尚”的`故事5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话说山顶庙里自从来了第三个和尚,挑水就成了大问题。于是大和尚便写了份报告给庙管,请求管委会分配一人专门负责挑水工作。会长法海大怒:“寺庙各部门都忙着裁员下岗,你们还要加人?”法海便分给三个和尚一个下岗名额。

  大和尚是寺里的老前辈,也是寺中住持的候选人,死活不肯下岗。二和尚是全国武术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是寺里的形象代言人,此和尚下岗,寺里颜面何存?二和尚也不能下岗。小和尚是个大学生,有文凭有能力,虽然职位低,不过脑袋灵活,机敏过人,很被各庙和尚看好,大伙儿都希望他能出几个好主意,帮和尚们赚些钱。

  三天三夜,三个和尚不吃不喝,被谁应下岗的问题烦恼着。终于,小和尚自告奋勇地提出下岗,大和尚二和尚都暗自庆幸保住了铁饭碗,顺水推舟地答应了,并慷慨地每人掏出一百元做下岗津贴给小和尚,以表示对小和尚的同情和感激。

  小和尚走后,两个和尚又开始抬水喝了。

  而小和尚的'决定,是知难而退,还是弃暗投明呢?

  三年后,大和尚还是参禅念佛。

  二和尚参加了少林武术演出,一场可以挣几十元出场费。

  小和尚呢?靠山吃山,在山脚下开了个专卖佛珠之类的旅游纪念品店,不久又创立了“山庙旅行社”,开展山庙一日游等活动,财源滚滚,早已成了老板。

  如今,大和尚仍喝着河水,二和尚喝上了自来水,小和尚一年四季都喝矿泉水。

  看来,墨守成规是不可取的,守株待兔不如努力拼搏。做人要会变通,才会在逆境中找到出路。

“三个和尚”的故事6

  从前,在山上有一个破庙,有一天,一个矮小的和尚要去山上的破庙,途径一条河流,由于天很热,便到附近的水池喝水,他来到庙中,看见庙里的缸没水了,便挑水,给观音的瓶子中加了水,那干枯的杨柳也死灰复燃。不久后,一个胖和尚也来到庙中,由于天热,到水池边喝水,他来到了庙中喝完了庙中的水,又挑了一桶,之后两人都不愿挑水,后来他们意识到这样做不行,于是两人就挑水了,但是分配总是不均匀,都想占便宜,最后两人在竿子上画了一跳线,总算平息了风波。不久后,一个瘦和尚来到了庙中,由于天热,到水池边喝水,他来到了庙中喝完了庙中的水,又挑了一桶,之后三人都不愿挑水,杨柳也谢了,最后风干物燥,老鼠横行,引起了一场大火,三人奋力救火。风波平息后,三人通力合作打水。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个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故事人尽皆知,人们从中得到了启迪,从许多方面引发了不少的思考。如果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分析这个古老的故事,我们会有什么收获呢?到底应该如何解决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问题呢?

  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方法告诉我们:“没有差劲的员工,只有差劲的管理者”。如果说三个和尚没水喝是因为三个和尚没有敬业精神的话,那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却是因为长老的失职,他没有起到一个管理者应该起的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人的行为动机是合法利己的。所谓“合法利己”就是通过合法的途径去获取个人的最大利益,去满足个人的各种需要,在此同时,也给别人带来收益和满足。但我们并不排除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总会有一些人会“损人利己”,也会有一些人“无私奉献”。这三种人的数量是呈正态分布的,中间多,两头少,如图表一所示。所以如何激发“合法利己”人群的积极性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

  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前面我们说过:“没有差劲的员工,只有差劲的管理者”。在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中,如果年老的长老不是“睁只眼,闭只眼,只念阿弥陀佛”的话,也就不会造成没水喝的局面了。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问题,管理者应该从规范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两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讨论规范化管理

  第一,将需要做的事情全部列举出来,如挑水,洗衣服,砍柴、做饭、扫地、接待客人、念经等等,然后,规定值日制度,规定每人多长时间轮换一次挑水。这相当于进行目标管理。

  第二,规定每天必须挑水多少担,为了防止有人在挑水时投机取巧(比如说,用比原来更小的桶去挑水,或者每次只挑半担水),要对挑水桶的大小作出规定,并且为了在检查时不会发生争议,必须规定水桶中的水离桶沿最多不能超过多少公分。而且不只是挑水,其他事情如做饭、扫地等也有相应的标准和制度。这相当于做工作分析,写工作说明书。

  第三,在建立了这样的制度后,就必须对所有负责某件事的和尚进行检查、考核,建立奖惩制度,如表现优秀者可以放假去山下玩。这相当于薪酬福利和绩效考核。

  各组织内人员的管理和长老对和尚的管理从本质上说是一样的,必须在组织内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淘汰,明确工作职责,进行绩效考核。虽然惰性、逃避责任等都是人性弱点的表现,但如果组织将合法利己作为主流价值予以大力提倡和鼓励,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员工就会为了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而努力工作。因此,如果有了明确的工作职责,员工也完全按照其要求做了,就应该使其得到相应的薪酬福利,表现突出的员工还可得到承诺的奖励和

  晋升等等。具体做法是进行“工作分析”(或称岗位分析、职位分析),使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工作说明书”,起到明确工作职责的作用,也为管理者对他们的绩效考核提供了依据。

  再来讨论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指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充分考虑员工的心理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创造出宽松的工作环境,培养良好的组织气氛,缓解职工的心理压力,给予职工相对的公平待遇,使组织不仅是工作的场所,更是员工生活内容的组成部分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土壤。人性化管理的内容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就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实施,而它的实质在于“把人当人看”,组织对员工表示出极大的尊重。

  回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如果和尚们的`管理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他体恤下属,处处以身作则,还经常和大小和尚们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过问他们的习武练功情况,充分发挥每个和尚的个人特长和优点,人尽其才,公平合理地调解和尚之中的矛盾等等,使大家愉快地生活在一个集体中,这样的话,我相信大家就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而不会为挑水的事情斤斤计较了。这就是人性化管理的效用了。在一个组织中实行人性化管理,应该注意几点:

  第一,信任和尊重员工

  世界著名的跨国集团阿姆斯北,在97年的历程中,从几个人的作坊发展到国际性的知名制造商,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了人性化的管理风格。公司年仅三十多岁的新一代领导人大卫总裁说:“你对员工的态度不是信任就是不信任,如果你要信任他们,就不必将收银机上锁,不需要打卡钟和大批管理员,如果你不信任他们,干脆把他们开除。”他的这段话表示出对员工的极大的尊重。我想任何工作在这种环境中的人都会得到很高程度的心理满足。一个人,哪怕是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当别人给予他尊重与信任,他难道会自己打破这一现状,证明自己是不值得尊重、不值得信任的吗?

  第二,人尽其才,给予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中,一方面是要清楚地识别个体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做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使他们有一个自由发挥自己才能广阔空间;另一方面是可以对员工的需要(按照马斯洛《动机与人格》)可分为意向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做出正确的判断,找出最能刺激员工努力工作诱因,使每个员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企业也因此可以获得较大的收益。

  第三,管理者与员工经常有面对面的沟通

  一个领导者在具备了高尚的人格和个人魅力的前提下,还必须和员工保持经常性的真诚交流,只有交流才能增进理解,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私下交谈远比公开演说更为重要。与员工们随便聊天,能使管理者获得员工的更细微更隐蔽的感觉和想法,通过个人接触能比用任何其它方式更能赢得下属的忠诚,因为员工从中感到了平等及自我价值。因此,那些高高在上的领导者是做不好人性化管理的。

  综上所述,我们从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中深刻地体会到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不但要重视传统的规范管理,更需要实行管理创新,引进人性化管理,使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个和尚”的故事7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个故事,已是家喻户晓。但大家也许不知道,我们班也发生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

  教室快要打扫完了。但是,还有一大堆垃圾在教室后面的地上。清扫垃圾可是又脏又累的事啊!三个值日生,都背对着垃圾堆,各自打算着“如意”算盘!

  这个胖胖的“和尚”,滚圆的脑袋,短而粗的身材,样子傻,心眼可不傻。你瞧,他正席地而坐,头耷拉得低低的,垂到了胸前。两只眼睛时而迅速地朝后面瞟上几眼,又马上把目光收回到手里拿着的早已看烦的小人书上。他,心里嘀咕着:“我就那么傻呀,去倒垃圾,你们清闲,想得倒美!现在我装着看书,老师来了,我就说没看见。再说,我已经扫了两排地啦!对,就这么办!”你看,多“高明”的主意!

  再看另一位小“和尚”,双手插在裤兜里,脚下踩着一个小足球,皱着眉头,好像在思考问题。不过他思考的'并不是什么学习上的问题,而是怎么让别人去倒垃圾。在他看来,倒垃圾是吃亏的事,吃亏的事不能干!那两个人在干什么呢?他很想扭头去看看。可是不能看。万一被他们发现了我没事干,一定会让我去倒垃圾!嗯,不能扭头,只能皱紧眉头!

  还有一位高个子的“和尚”。他对“吃亏”自然也了解。那两个“和尚”的一举一动,他都看在眼里,他心里发出了一声冷笑:“没门儿!上次就是我倒的垃圾……”其实上次倒垃圾的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只不过那两个“和尚”没看见罢了。你看他,吹着轻快的口哨,手里拿着一把尺于,兴致勃勃地逗着不知从哪里来的一只蝴蝶,好悠闲呀!

  垃圾总是要倒的,可是让谁倒呢?若是他们当中有一位“傻”一点就好了!可是这几位都是如此“聪明”!地上摆着一堆垃圾,他们都知道脏,思想上也有一堆垃圾,他们就不知道脏吗?

“三个和尚”的故事8

  有一句老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如今,这个观点过时了,现在的`观点是一个和尚没水吃,三个和尚水多得吃不完”。有三个庙,这三个庙离河边都比较远,怎么解决吃水问题呢?

  第一个庙,和尚挑水路比较长,一天挑一缸就累了,不干了。于是三个和尚商量,咱们接力赛吧,每人挑一段,第一个和尚从河边挑到半路,停下来休息,第二个和尚继续挑,又传给第三个和尚,挑到缸里灌上去,空桶回来再接着挑。这样一搞接力赛,就从早到晚不停地挑,水很快就满了。这是协作的办法,可以叫“机制创新”。

  第二个庙,老和尚把三个徒弟叫来.说我们立下了新的庙规,引进了竞争机制:三个和尚都去挑水,谁水挑得多,晚上吃饭加一道菜;谁水挑得少,吃白饭,没菜。三个和尚拼命去挑,一会儿水就满了。这个办法叫“管理创新”。

  第三个庙,三个小和尚商量,天天挑水太累,咱们想办法:山上有竹子,把竹子砍下来连在一起,竹子中心是空的,然后买一个辘轳,第一个和尚把水摇上去,第二个和尚专管倒水,第三个和尚在地上休息,三个人轮流换班,一会儿水就灌满了。这叫“技术创新”。

“三个和尚”的故事9

  古时候,山顶上有一座破寺庙。一个矮个子的小和尚路过寺庙,口渴了,想进去讨水喝。结果他发现寺院里一个人也没有,院子里的水缸里连一滴水也没有,连菩萨手中净瓶里的水都干了,插在净瓶里的柳条也已经枯萎了。院子里老鼠四处横行。于是,小和尚拿起木桶往山下走去,他来到山下的小溪边,喝饱了水,又挑了些水上去,把院里的大缸也装得满满的,还把菩萨手中的净瓶里灌满了水,净瓶里的柳枝在他的`浇灌下也活了。随后,他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就踏踏实实地在这个寺庙里住了下来。从那以后,小和尚每天都很早起来,到山下去挑水,除了自己喝,还把大缸装得满满的。

  不久,一个高和尚路过这里,他也走累了,想到庙里讨口水喝。他一进到庙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高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由于每次只能抬一只水桶,两个人花了整整半天时间才把院里的水缸装满。

  后来,高和尚也在这个寺庙里住了下来。从那以后,每天早上起来,小和尚就和高和尚两个人去抬水,每次都要抬到中午过后才能把水缸装满。两个和尚都怕自己吃了亏,所以,每次抬水的时候水桶必须放在扁担的正中央,两人才心安理得。

  又过了些日子,一个胖和尚路过寺庙,他也口渴了,想进去找水喝。那天,水缸里正好没水了。小和尚就给他一副空桶,让他去山下挑些水来,胖和尚就挑来了一担水。他实在太渴了,一个人叽里咕噜就把水都喝光了。胖和尚喝完水就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美美地睡了一觉。后来,胖和尚也在寺庙里住下了。

  从那一天起,他们三个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愿意去山下挑水了,也都懒得打扫寺院了。最后,这个寺院的水缸里又落满了灰尘,菩萨的净瓶又干了,柳条也枯萎了,院子里的老鼠又横行起来。一切都回到了小和尚来之前的面貌。

  一天晚上,老鼠跳到烛台上偷东西吃,把烛台碰倒了,寺庙着了火。三个和尚这才着了急。

  寺庙着火,三个和尚着急了

  他们拿来了锅碗瓢盆,从山下运了水来救火。从那以后,三个和尚再也不偷懒了,他们每天轮流,挑水的挑水,扫地的扫地,收拾屋子的收拾屋子……

  三个人住在这里可舒心了。他们把那个水缸装得满满的,为经过的路人提供喝水和休息的场所。

“三个和尚”的故事10

  今天,我跟大家讲一个人人都很熟悉的故事,你们谁知道这是什么故事么?猜对了,就是三个小和尚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和尚,他在庙里幸福的生活着,然后,一个高和尚正好路过小和尚的庙,就在那里住下了。高和尚温和地对着小和尚说:‘我能不能再你家里住些日子呢?’小和尚没说话,而是给高和尚一杯水之后,小和尚才高兴地说道:‘你能来到这里,我很高兴,也很欢迎你,因为我终于有个伙伴了!’高和尚沾沾自喜。

  他们一块儿干活,一块儿吃饭,一块儿玩耍小和尚和高和尚高高兴兴的'生活着。转眼间,1个月过去了,一个满头大汗的胖和尚在荒漠里行走,终于走出来了,无意中看到一个清澈见底的水潭,一群群小鱼在潭里游来游去,胖和尚就纵身跳入水潭,在那里游泳,游完泳之后,鞋里还有小鱼呢!

  谁知,胖和尚也来到了庙里,三个人用仅有的粮食生活了一段时间,到没有粮食的一天,谁都不愿出去找食物,连挑水的活儿都不想干了!到了晚上,三个和尚都睡了,小和尚拿出一个小饼,其他的和尚看见了都过来抢,结果都噎着了,竟然把花瓶里的水喝了。

  终于有一天,他们饿的不行了,到处找吃的、找水的,好像他们吃了变成蚂蚁的神秘药水,比朱德总司令都勤劳,这次的教训,给他们一个悠长的警钟。”故事讲完了,他们为什么那么笨啊,多走几步又不能累死他,太不团结了!但是,团结一致的三个小伙伴才是值得学习的。

“三个和尚”的故事11

  三个和尚的寓言故事解析

  在小学低年级的算术入门书中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两个人挖一条水沟要用2天时间,如果4个人合作,要用多少天完成?”小学生回答是“1天”。而在实际生活中,可能“1天完成”,可能“2天完成”,可能“3天完成”,可能“4天完成”,也可能“永远完不成”。为什么呢?答:鸡多不下蛋,人多瞎捣乱。人多有时候不一定是好事!

  有一个著名的“拉绳实验”为:管理学家先把应试者分成2人组、3人组、8人组,要求各组用尽全力拉绳;然后要求这些被应试者单独用力拉绳。测量和比较的结果是,2人组的拉力只是这两人单独拉绳时拉力总和的95﹪,3人组的拉力只是这3人单独拉绳时拉力总和的85﹪,而8人组的拉力则降到这8个人单独拉绳时拉力总和的49﹪。

  拉绳实验中出现的“1+1<2”的情况说明:有人偷懒!而且一起干活的人越多,偷懒的现象越严重!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认为,这是集体干活时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并将其概括为“社会浪费”。

  西方著名管理学者苛希纳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数多两倍,工作时间就要多两倍,工作成本就要多4倍;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数多3倍,工作时间就要多3倍,工作成本就要多6倍。后来人们把这个发现称为“苛希纳定律”。

  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要复杂和微妙得多。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一个人的能力为1,那么,10个人合作结果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小。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独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这是苛希纳定律的`本质。

  这样看来,“三个和尚”所寓含的道理是很深刻的。

  如果一个单位、一个企业面对“三个和尚”的情况,该如何应对呢?最好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明确“挑水”岗位需要的最佳人数,如只需1人,则择优用1人,如需2人,则末位淘汰1人。这样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单位或企业的人力成本。

  但现实管理中往往不允许裁减人员,又该如何应对呢?愚以为有以下四法:

  第一,三个和尚轮流挑水,从而解决吃水难问题。但此法过于直白,解决不了能力大小意愿强弱等问题。

  第二,三个和尚分别承担挑水、砍柴、做饭之责,既分工合作,解决了吃水之难,又建立了新的管理机制。但是否存在多的岗位,又是否违背寓言初衷呢?

  第三,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事先明确,哪个和尚主动承担挑水任务,就是对寺里作出了最大贡献,在物质分配、职务晋升等方面优先予以考虑。但的现实很残酷,常常是不劳者治人,勤劳者治于人。况且,会不会出现另一种情况:话说某大学一宿舍共4名学生,其中3人来自城市,娇生惯养,不爱劳动,只有a来自农村,吃苦耐劳。该宿舍距开水房较远,从来都是a为其他3人打开水,久而久之,大家都成了习惯,认为a打开水是天经地义的事。有一日,a因要事耽搁了,那3人竟然因为没有开水喝而迁怒于a,恶语相向。

  第四,分别给三个和尚各一个桶,每次三人一起去打水,然后以取水多少定报酬。此法虽然公平,却事半功倍,劳民伤财。

  这样看来,“三个和尚”所寓含的道理又是很复杂的,只有求高人解析了!

“三个和尚”的故事12

  今天我读了《九色鹿》的故事,懂得了人要诚信的道理。

  美丽的九色鹿从河里奋力救起了一个人,它拒绝了这个人的报答,只要他保守秘密,不告诉别人自己在哪里。可是这个人并不讲信用,他跑到国王那儿告密了,并且带领着士兵们去捉九色鹿。九色鹿虽然很生气,但是却机智,镇定地告诉了国王这个人的事情。最后,这个人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而九色鹿继续在山里快乐地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诚实、善良、讲信用,说话一定要算数,别人帮了我们,我们一定要懂得感恩。 同时,碰到危险和困难,不能慌张,要像九色鹿一样有智慧,巧妙地解决难题。

“三个和尚”的故事13

  我想大家一定听过“三个和尚”的故事吧。这个故事是说的在一座山上有着一座庙,庙里有着一个小和尚,他每天到清澈见底的小河边挑水喝。

  可是,不久后,来了个胖和尚,他俩只好抬水喝。又过了不久后,又来了一个瘦和尚,他们三个就你推我去挑水,我又推你去挑水|……不久以后,三个和尚因为没水喝而渴死了。 《三个和尚》的故事是否属实,我们先别管,可是有的人还是没有吸取这个故事的教训,在现在还有这样的“三个和尚”的情况出现呢!?

  你们看,在黄龙一小的五(1)班就又发生了“三个和尚”的故事。这事发生在星期四下午,郑谷丰、林杰敏和卢永众三人值日,他们三个人都各自做自己的事,可是他们扫出来的垃圾由谁来倒呢,郑谷丰说:“我扫的可是工地,垃圾可是你们扫出来的.,我可不倒。”他一说完,头一转,背对着垃圾,连看也不看一眼就在那看《十万个为什么》了。

  林杰敏一看就来了满肚子的气,心想:这个书呆子又开始看书了,想让他放下书来倒垃圾,那可比登天还难,看样子我还是先把我的画完成吧!去参加书画比赛为班级争光。林杰敏就对卢永众说:“我要先画画了,倒垃圾的事就给你包了吧。卢永众一听,气得不只是火冒三丈了,而是火冒三十三丈了。

  他想:郑谷丰是书迷,整天是书;你是书画迷,整天是画。我还是一个足球迷,想叫我去倒垃圾,连门也没有。抿着嘴对他俩说:“你们两个不去倒,想叫我一个人去倒,你们是轻松得多,我就要累得多,想叫我去倒,等四千年也没这个门。”说完,就在那儿玩起了足球。?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天色也渐渐地暗了下来,可是那垃圾,还是在教室的前面。第二天,免不了被老师骂,结果我们也不用细问了。可是我想告诉大家:不要你推我,我推你的。我们如果这样,还会带来恶果。只要每个人都全心为集体着想,“三个和尚”的故事,就再也不会重演了。

“三个和尚”的故事14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一个破庙,有一天,一个小和尚他来到庙里,看见庙里的水缸没水了,就挑来水倒满了水缸,还给观音瓶子里加满了水,干枯的'杨枝最后恢复了生机。他每一天挑水、念经、敲木鱼,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

  不久,来了个高和尚。他渴极了,他一到庙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让他去挑水,高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他要小和尚和他一齐去抬水。于是两个人抬着一只水桶去山下取水,抬水的时候水桶务必放在扁担的中央,要不不在中间,两个人就推来推去,谁都不想多出一点力气。

  之后,又来了个胖和尚。他也想喝水,但恰好缸里没有水了。小和尚和高和尚让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来一担水,放下水桶就立刻咕咚咕咚的大喝起来,两桶水被喝了个精光。

  之后谁也不去挑水,从此三个和尚就没水喝了。

  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观音菩萨面前的净水瓶也没人添水,柳枝枯萎了。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谁也不管。结果老鼠打翻烛台,燃起了大火。和尚们慌了神,三个和尚这才一齐奋力救火,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

  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自然也就有水喝了。

“三个和尚”的故事15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一个破庙,有一天,一个小和尚他来到庙里,看见庙里的水缸没水了,就挑来水倒满了水缸,还给观音瓶子里加满了水,干枯的杨枝终于恢复了生机。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

  不久,来了个高和尚。他渴极了,他一到庙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让他去挑水,高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 ,他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于是两个人抬着一只水桶去山下取水,抬水的时候水桶必须放在扁担的中央,要不不在中间,两个人就推来推去,谁都不想多出一点 力气。

  后来,又来了个胖和尚。他也想喝水,但恰好缸里没有水了。小和尚和高和尚让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来一担水,放下水桶就立刻咕咚咕咚的大喝起来,两桶水被喝了个精光。

  后来谁也不去挑水,从此三个和尚就没水喝了。

  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观音菩萨面前的'净水瓶也没人添水,柳枝枯萎了。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谁也不管。结果老鼠打翻烛台,燃起了大火。和尚们慌了神,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 ,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

  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自然也就有水喝了 。

  三个和尚动画片

  《三个和尚》是根据中国民间谚语改编而成的,通过三个和尚没水吃、寺庙失火、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救火直至后来三人合作吊水的情节,既批评了“三个和尚没水吃”这种社会上存在的落后思想,又提倡了“人心齐,泰山移”的社会新风尚,与现实生活紧密。

  三个和尚的故事启示

  三个和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办一件事,如果没制度作保证,责任不落实,人多反而办不成事。小朋友们不要向三个和尚学习,一定要有责任感,共同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