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习俗

时间:2023-06-05 13:08:58 美文 我要投稿

  旧时习俗;斗巧:七夕斗巧,判定斗巧者巧拙的“卜巧”方法。

  七夕节的习俗1

  1、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

  《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

  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2、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

image.png  

  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地遵命回朝。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心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

  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绫罗绸缎,光彩夺目。

  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image.png  

  3、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

  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

  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七夕节的习俗2

  一、七月初七乞巧节,少不了乞巧活动

  七月初七,不仅被称为七夕节,还叫乞巧节,也就是祈求心灵手巧,技艺精湛的意思。因此这天有许多民俗“乞巧”活动。比如有坐巧、迎巧、拜巧、祭巧、卜巧、娱巧、送巧等等活动,祈求织女娘娘赐以聪慧、灵巧。当然,还有一些喜闻乐见的风俗,我们看看非常有意思的“穿针乞巧”活动吧!

  【穿针乞巧】

  过去,男人忙于耕田种地,收获粮食;女子多是在家中缝缝补补,制作衣物。因此,女孩子有一手好的针线活,那可非常受男孩子追求。

  诗云:“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乞巧节,女孩子们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穿针乞巧”:

  就是一项喜闻乐见的手艺比赛,方法很简单,就是比一比,看一看,谁穿针引线最快,谁是第一名,大家就是比赛,更是交流技艺活动。当然,在牛郎织女相会之夜,更是希望织女赐巧,让姑娘们心灵手巧,获得一个好姻缘,幸福美满。

  当然,在七月初七这天,不仅有常见穿针乞巧,还有许多乞巧活动,比如“对月穿针”、“投针验巧”、“兰夜斗巧”、“喜蛛应巧”等活动,各地风俗不尽相同。

image.png  

  二、七月初七七夕节,少不了祭拜活动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总是少不了各种祭拜活动,七夕节同样如此,我们看看有哪些传统习俗。

  【祭拜织女】

  织女,是故事的关键人物,传说是王母娘娘的七女儿,也被称为七仙女或者七姐,甚至有的还叫七星娘娘。七月初七七夕节,正是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在民间,流传着祭拜织女的活动。

  诗云:“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织女,是七仙女,被人们视为保护神,不仅保佑女孩子婚姻幸福美满

  还赐予她们手艺,心灵手巧,而且还是小宝宝们的'守护者。传说,她在民间时,传授妇女纺织技术,制作出精美的衣物。因而,深受人们爱戴和尊敬。

  到了农历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正是织女的生日,到了晚上,人们准备丰富的供品,仰望星空,进行祈祷和祭拜,希望纺织女神,赐予她们智慧、巧艺和美好姻缘,早生贵子。

image.png  

  三、七月初七女儿节,少不了爱情活动

  前面,我们谈到七月初七晚上,民间多有祭拜活动,自然希望织女保佑,婚姻幸福美满,当然,还有其他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

  【储七夕水、游七姐水】

  在神话故事中,正因为七仙女在河中洗澡,才和牛郎相遇,喜结良缘。

  因此,人们在七月初七这天,有储存“七夕水”的风俗。早早地起床,到河边或者井里准备好水,储存起来,后面使用,希望能够得到七仙女的仙气,身体安康,避邪去病,保佑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这天,比较储存七夕水,还有“游七姐水”的风俗,还有的美名其曰:“仙女淋浴日”。像七仙女一样,在河水中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洗澡。据说,这天的河水圣洁干净,仙气十足,驱邪避病,保佑人们身体健康,姻缘大吉。

  七夕节的习俗3

  七夕的主要活动

  山东。在济南、惠民、高青等地,陈列瓜果乞巧,等待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鄄城、曹县、平原等地是吃巧巧饭: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

  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

  浙江。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

  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广西。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image.png  

  广东。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

  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七夕节的习俗】相关文章:

七夕节的习俗和由来06-03

过端午的习俗06-01

立冬的习俗有哪些04-29

秋分的由来和习俗05-31

端午节的习俗05-31

谷雨习俗有哪些05-28

霜降有什么习俗05-29

谷雨的习俗有哪些05-26

小暑的传统习俗05-23

结婚的习俗有哪些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