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朝圣》:平凡人生的自我发现之旅1
一个人的朝圣:这本书是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的小说处女作,别看是处女作,读起来完全不会是那种一般新人写的第一部作品。人家可是有二十年广播剧本写作经验的资深剧作家,拿过无数剧本奖。本书获得了2012年度英国最佳新人小说奖。
主人公哈罗德·弗莱是一个上了年纪的退休老头。曾经是一个平凡的酿酒厂工人,四十五年的职业生涯,退休后与妻子莫琳生活在英国哈姆斯南部的一个叫做金斯布里奇的小地方,过着平静的生活。可是某年“四月中旬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早晨”,一封“改变了一切的信”从英国北部的一座城市贝里克郡寄到了哈罗德家的邮箱。
让老哈罗德勾起了一段陈年往事,他准备回信,写好回信后,在寄信的过程中,路过了一个又一个邮筒,一直都没有把信寄出,直到走到一个加油站,一个女孩告诉他“你一定要有信念······你一定要相信那个人能好起来。
人脑有太多的东西我们不明白,但是你想想,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一番话点燃了哈罗德心中的那团火,也让哈罗德觉得“一封信太不够了,一定还要做点什么。”
最后,他决定徒步走到贝里克郡的圣伯纳丁疗养院,他相信这样可以让奎妮·轩尼斯的病好起来。他真的出发了,甚至他连家都没回,一切准备都没做,还将手机落在了家里。87天,627里,他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见到了奎妮·轩尼斯···在这个长途徒步旅行的时代,他这样的经历也许并不见得多么卓越非凡,但是因为有着跨度长达20年的一个悬念——哈罗德与莫琳还有奎妮三人之间的秘密,让这本书的内容立马变得丰富而有深度。哈罗德是一个孤独了大半辈子的人,虽然个头高大,“却一辈子弯着腰生活”,他“谦虚谨慎”地在啤酒厂工作了四十五年,“独善其身”,或者说唯唯诺诺更加合适。
也许他觉得自己这辈子过得糊涂而无趣,那封信不过是他选择去干一件“大事”的导火索。我们又何尝不是呢?我也曾经有很多想法,却并没有付之行动,我从来没有在一件事情上坚持得够久,因此也从来没有得到过量变引起质变带来的喜悦。
说到底,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孤独的,我们不过是这个星球上的孤独行者,匆匆过客。
即便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堆砌起来都无法完全满足这种孤独感,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无论是名声还是金钱皆备的人也会觉得“空虚寂寞冷”了,星爷前阵子上映的《美人鱼》里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无敌是多么寂寞,无敌是多么空虚······我的寂寞,谁能明白我······我的寂寞,无尽的寂寞”,说的和我所想不谋而合。
一个孤独的人,当你知道自己孤独的时候,其实你就会去寻找爱,珍惜爱,尽管爱也无法弥补这种孤独感,但是正是因为我们大家都孤独,才需要爱,爱让我们觉得自己不那么孤独。
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你和很多孤独的人在一起的时候,看上去还是很热闹的。哈罗德经历了内心的挣扎和唤醒,完成了自我发现和救赎,也让她的妻子莫琳找回了自己,他打破了固有的枯燥单一没有活力的生活方式,大胆尝试了一段全新的生活。哈罗德是一个普通人,他自己都觉得:“我并没比谁好,真的。谁都可以做我做的事。”
但是他接着又说:“但人一定要放手。刚开始我也不懂这一点,但现在我知道了。要放开你以为自己离不开的东西,像钱啊、银行卡啊、手机啊、地图之类。”
有时候,我会觉得,其实我们每个人看上去是那么不同,而实际上却又大同小异,不过是老天爷将同样多的事情安排不同的顺序以不同的形式发生在我们身上而已。
但是同时老天爷也赋予了我们主观能动性,这让我们可以像老天爷一样,搭配不同的事情,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不一样,更加有趣。《了凡四训》后面部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许多励志书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老天爷从来没有放弃我们每个人,他安排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完整。无论你出生在贫穷之家还是富贵门第,无论你犯下过错还是立下功劳,这些就像是圆形跑道上不同的'点,不管你处在那个起点,只要坚持跑下去,每个人都可以跑完自己的跑道,完成自己的人生。全书不仅是哈罗德的徒步之旅,更是他内心的自我救赎之路。
包括他的妻子莫琳,从几十年对哈罗德的愤懑、埋怨、失望中解脱出来,从对儿子之死的执著、不愿意接受中走了出来,逐步理解自己的丈夫、理解生活,并开始探寻改变和适应,最后更是成为丈夫完成朝圣之旅的最后一位支持者,意志比哈罗德还要坚决!
哈罗德在最后阶段意志开始动摇,经常犯迷糊,打电话给莫琳,说自己走不下去了,觉得自己发神经走这样一段路是错的,向自己的妻子求“抱抱”,可是,莫琳在电话里大声鼓励自己的丈夫坚持下去:“继续走,别停下来。还有十六英里就到贝里克了。
你可以的,哈罗德。记住沿着B6525国道走。”我相信,每一个男人都有脆弱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听到妻子说出类似莫琳这样坚决的话,得到妻子的支持和鼓励,我想这个男人一定会神勇无比!莫琳最后终于明白:“一切愿望里,什么都比不上哈罗德回家重要。”哈罗德最终走到了贝里克郡,在圣伯纳丁疗养院的一张病床上见到了奎妮,但是这么艰难的久别重逢却并不是全书的高潮,他们之间甚至都没有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对话,但是奎妮知道哈罗德来了,“她终于感到很安定、很轻松。”
奎妮最后走的很平和。阅读的过程很揪心,就像阅读《活着》这本书时,但是《活着》读完依然很纠结,福贵的一生坎坷让心隐隐作痛,久久不能释怀。
这本书读完就释怀了,全赖作者在最后的这段话:“他们又一次牵起对方的手,走向海岸,两个小小的身影映在黑色浪花的背景下,越走越远。只是刚走了一半,肯定有谁又想起了那句话,再次激起一轮狂笑。两个身影就这样拉着对方的手,站在海边,在笑声中摇晃。”
至于是哪句话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本书,其实,那句话真的也许是本书的点睛之笔,甚至可以说是人生的全部。
《一个人的朝圣》:平凡人生的自我发现之旅2
1. 他怎么可能把一切说出来?这些话积累了一辈子,他可以试着寻找词汇,但它们听在她耳中的重量永远不可能和它们在他心中的重量对称。
2. 走在通往码头的路上,真相如刺破黑暗的光线袭来。
3. 他了然于心的事实和这些人自以为了解的情况大相径庭,这个发现让哈罗德一惊,也让他在回望身后这群人时感觉即使站在人群当中,也没有一个人真正认识他,他依然是孤身一人。火焰在黑暗中传递光亮,欢声笑语飘进他耳中,却属于一群陌生人。
4、他可以原谅自己的父母不想要自己,不教他怎么去爱,甚至不教他表达出来。他可以原谅他的父母,还有父母的父母。 哈罗德只想把自己的孩子要回来。
5. 哈罗德给奎尼写了回信,但这信是哈罗德自己送去的,经过与一个加油站女孩的聊天,哈罗德突然想走着去贝里克,因为哈罗德相信只要他走着,奎尼就会活着。因为这样一个信念哈罗德从金斯布里奇步行到了贝里克,历时87天,途行627里。
6. 但我感觉这不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哈罗德此时已经年迈,在途行的过程中经历了种种磨难,他回忆了自己过往的,在其幼年时就离家出走的母亲,酗酒的父亲,十六岁时父亲丢给他一个大衣让他离开家,与儿子戴维深深的隔阂和戴维的离世,与妻子莫琳深深的隔阂,导致后来的分居。
7. 这些回忆都深深的折磨着哈罗德,但在途行的路上这些回忆却常常出现在他的脑海,在哈罗德离开的这段日子莫琳也想起了以前的生活,为什么就和丈夫走到了这样的.地步,莫琳将戴维的离世怪罪到哈罗德头上,说他不是一个好父亲,从来没有给过戴维关爱,后来莫琳翻看了一部相册,看到哈罗德和戴维的合影。
8. 感觉到他们父子以前是尝试过好好沟通的,莫琳也进行了一些自我批判,在哈罗德行走的时间内,他们都直面了这二十年来都不愿面对的内心世界,他们发现都深爱着对方,最终得以化解,莫琳也搬回去和哈罗德一起住,他们想起了刚认识时的场景,都想起当时认识时的玩笑,他们都笑了。
9、他明白了,在弥补自己错误的这段旅程中,他也在接受着陌生人的不可思议。站在一个过客的位置上,不但脚下的土地,连其他的一切都是对他开放的。
10、你可以说任何东西,深知她会把你的话安全地存在脑海里某个位置,而且不会妄加评判,或者在以后提起来对付他。他想这就是友谊吧。他突然很后悔回避了这段友谊这么多年。
11、谁都可以做我做的事,但人一定要放手,要放开你离不开的东西。
12、哈罗德轻轻关上前门,不想吵醒玛蒂娜,但她其实已经站在浴室窗前,紧紧贴在玻璃窗上望着他。她知道自己应该跑出去说服他放弃,因为这注定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疯狂梦想。他的鞋子会再次走坏,他的腿也根本未痊愈。但她没有这么做。她记得哈罗德谈起旅程时脸上的光彩。她将脸颊贴到窗户上,看着老人家一步步走出她的视线,直到她又只剩下一个人,一条狗和一双新鞋子。
《一个人的朝圣》:平凡人生的自我发现之旅3
一个人老了的时候,总会有些遗憾,有些悔恨。有些事情总是郁结在心头,挥之不去,又遗忘不了。
哈罗德就是这样一个人。
当他在那天清晨,开始踏上旅途,为了就是消解心中的这一点郁结的遗憾和悔恨。
徒步去贝里克代表了什么呢?代表着哈罗德这一生从来不敢做的事情,从来不敢去争取的事情。名义上是去看望他的朋友奎妮,实际上是期望对自己人生的一个突破,一个和解。
奎妮代表什么呢?奎妮本身就是一个遗憾,一个悔恨。当年奎妮帮他顶罪,而哈罗德却没有正式的感谢她。类似的事情,在哈罗德一生中不断发生,而哈罗德的选择却始终是逃避。
当他的母亲离开他的时候,他没有去阻止。
当他的儿子溺水的时候,他不知所措。
当奎妮离开的时候,他避而不见。
当他们夫妻关系出现裂痕,他也不曾去补救。
哈罗德就像是一叶浮萍,随着世间的波涛起伏流转,看似随遇而安,其实就是内心软弱,提不起一丝改变现状的勇气。
这世界上平凡的人千千万万,每个看上去平凡的人,说不定都历经了苦难。但是像哈罗德这样的,说实话,我并不同情。他的一切遭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的父母给他的影响。
但是我依然被哈罗德所感动,他的善良,他对莫琳的爱,他对儿子的爱,深深打动着我。
莫琳对于哈罗德来说,是拯救他生活的天使,却也是毁灭他生活的魔鬼。哈罗德在看见莫琳的第一眼,就爱上了他。他们的第一次相遇就带着命中注定的色彩。
她一眼就注意到了哈罗德。不可能看不到他,这个人在舞厅中央摇摆,仿佛要把体内锁着的东西都跳出来。她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人,母亲给她介绍的年轻人个个都了无生气地系着黑领带。或许是感觉到了她的目光,他突然向她看过来,身体继续摇摆。她没有移开眼睛,仿佛被粘住了,吸引她的是那种原生态的能量,他是一个完整的人。他再次停下,看向她,终于曲曲折折穿过拥挤的人群来到她跟前。他站得那样近,她能感觉到他身上散发出的热量。
如今忆起这场景,她仿佛亲眼看着它发生:他微弯下腰,嘴唇贴近她的耳朵,伸手拨开她的一绺头发,才开口说话。这大胆的举动让她感觉到一股强烈的电流顺着脖子传上来,甚至今日想起,肌肤下仍能感受到那一份悸动。
这一份相遇,多么美好。哈罗德对莫琳的爱是自始而终未曾改变的。即使莫琳对他恶语相向,对他冷漠,精神上折磨他。他依然深深爱着她。
在一个人的旅程中,哈罗德每到一个景点城市,都要给莫琳买一份礼物,给她寄一张明信片。他经常要给莫琳打电话,即使莫琳对他冷漠,即使两人基本是无言以对,但是哈罗德依然在内心涌起要跟莫琳诉说的冲动。
在旅程中,哈罗德不止一次遇到苦难,每次在苦难中,莫琳的身影总会浮现在他脑海。有时候跟莫琳的回忆让他轻松愉快,他记起他们新婚的时候,那么快乐,那么幸福。
他想起刚结婚的那几年莫琳紧贴着他的身体,以及她双腿间美好的隐蔽。
有时候一想到莫琳,却又觉得特别痛苦。他的痛苦并不是莫琳如何折磨他,而是他们之间的爱怎么会变成今天这样,为什么莫琳不再爱他了。他并不怨恨莫琳,而是深深地责怪自己,恨自己没有做好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从而导致今天这样的局面。
哈罗德对儿子也是充满悔恨和自责的。他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却从来不知道怎么去表达。他连抱一下儿子都做不到,因为他的父亲、母亲从小就没有言传身教过怎么去爱一个孩子。
哈罗德把儿子戴维的照片深藏在床头的抽屉里,是他抽屉里唯二的两张照片之一,另外一张是年轻的莫琳。
当哈罗德来到贝里克的咖啡店,看到一对年轻夫妇抱着一个婴儿的时候,哈罗德第一次表达出了自己对儿子戴维的思念。
她回头看向管理层和咖啡店里的其他顾客,直视他们的眼睛。他说:“我想要我的儿子。”
这句话让他身体整个颤抖起来,不是轻轻的战栗,而是从身体深处发出来的剧烈的震抖。那股疼痛撕裂胸前的肌肉撞上他的喉咙,哈罗德的脸都扭曲了。
哈罗德是一个内向的`人,他连跟妻子、儿子都没有表达过自己的情感,但是在这段旅程的最后,他终于说出了自己内心深处最痛的思念。
对于儿子的去世,哈罗德的痛苦其实不亚于莫琳。莫琳因为戴维的去世,无法接受,开始变得精神不正常,一直在等待戴维回来。
哈罗德其实也是无法接受,但是他只能埋在心底。莫琳怪他,连儿子的最后一面也不见。但是她不知道的是,哈罗德正是由于失去爱子的痛苦,才无法面对已经去世的儿子的遗体。
这一段旅程,起因是奎妮,但是真正解脱的其实是哈罗德和莫琳。他们在儿子去世20年后,终于能面对自己的内心,面对现实,接受现实,跟现实和解。
每个平凡的人,每个普通的家庭,都会经历这样那样的苦难。哈罗德和莫琳的悲剧之处,在于哈罗德在幼年时期的缺爱,导致哈罗德不懂得怎么去表达爱。
当磨难出现的时候,哈罗德完全是消极的,茫然无措又放任自流,以至于事情越发恶化,最终酿成苦果。
所以这段旅途,与其说是为了他人的极善之旅,还不如说是意外获得自我解脱机会。解脱的契机就是打断生活的常态,破坏了生活的惯性,使得自己能跳脱出来,从而能回头看,能有时间、空间去思考,从而直面痛苦,获得解脱。
【《一个人的朝圣》:平凡人生的自我发现之旅】相关文章:
梦见别人朝圣归来12-24
喜欢一个人生活的星座01-06
一个人生哲学的故事08-20
离婚后一个人生活04-22
平凡的胖胖故事10-01
平凡的你为什么不能容忍平凡的孩子12-20
太空之旅作文03-08
怎么提高一个人生境界05-19
平凡的世界优美句子10-16
老农民的平凡爱情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