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近八成的民众拥有宗教信仰,逾五成民众经常参加各类型的宗教仪式与庆典。
台湾当地文化信仰礼仪1
台中·南天宫
台中南天宫是一座关圣帝君庙,也是台中市最大的关帝庙,楼顶上有尊标高146公尺高庄严的关帝圣君。关圣帝君是多种行业的行业神,包括读书人的文关公、军警的战神武关公、商人的财神,乃至帮会的主神。
鹿港·天后宫
鹿港天后宫分新旧两座,新的为皇家所建,是全台少数有官道的庙宇。而旧祖宫则是台湾四百多座妈祖庙之冠,在台湾三千多座妈祖庙中地位极高。
其供奉的妈祖像系清康熙年间,泉州人施琅从妈祖的故乡福建莆田湄洲迎接而来的,也是全台湾唯一的从莆田而来的妈祖像,这里终年香火鼎盛。
阿里山·神木
阿里山对于神木的信仰在一众民间信仰中显得与众不同,他们并没有将树的一些品质具化到某个具体人物身上,而是表现出对树木森林的.尊崇,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味。
信仰文化
妈祖是台湾最多人供奉的神明,早年先民从东南沿海渡海来台将其信仰带来台湾,现在在台湾到处可见妈祖庙(如大甲镇澜宫、北港朝天宫)。此外“王爷”也是重要的信仰之一(见东港东隆宫),不同村庄,不同族群,不同职业都有自己的守护神;而客家人亦有自己的守护神明三山国王以及其“义民信仰”(见新竹新埔);原住民近年多改信--教,但亦保留了自己传统祭祀方式及祖灵信仰,通常一个汉人村庄是以庙宇为中心,而原住民部落的中心则是教会。
在台湾乡间常会见到一些拜“有应公”的小庙,或者叫万善祠,这就是以前都把战争或械斗中死亡而没有人领回去的尸骨埋在一起祭祀。这些有别于供奉正神、天仙的阳庙,是为“阴庙”,你在台湾各处都可见到这种庙,在这些小庙上面都有红披,写着“有求必应”四个字,所以大部分的人也叫它有应公庙。有应,就是因为有求必应,所以信徒很多。在台湾,尤其是赌徒最喜欢去拜有应公,是有应公庙最主要的信众。到现在,常常开挖建设的时候,时不时有挖到大量尸骨的新闻,大概就是当初械斗时留下的集体冢。想不管它吧,心里又毛毛地怕有什么事,这时候就会建个有应公庙来供奉这些无名的好兄弟。
宗教信仰
台湾人的宗教信仰佛教、道教等中国传统宗教在台湾极为盛行且长期发展,西方常见的基督新教、天主教与伊斯兰教等宗教也拥有不少信众。
台湾近八成的民众拥有宗教信仰,逾五成民众经常参加各类型的宗教仪式与庆典。佛教、道教相互影响融合已不易区分。道教徒中混杂台湾民间信仰者应占大多数,妈祖、关圣帝君、保生大帝是台湾民间信仰的主要神祇。
儒家思想所规范的礼仪与哲学观被中国人视为组成家国与人际伦理的基础观念。儒家思想对台湾影响深远,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规范着台湾人的思想和言行。
台湾当地文化信仰礼仪2
风土人情
衣饰
以往乡村男女多穿汉服。中年以上的妇女喜着长衫,或短衣短裤;老年人喜着青黑色衣衫或香云纱;日本统治时期西装革履开始流传到乡村,几十年来已相当普及。城市妇女有的穿旗袍等民族服装。目前,青年人多穿西装或港衫西裤。乡村男女则常戴斗笠或裹毛巾,以蔽风日。
饮食
台湾居民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食。节日喜庆时,多用鸡鸭等丰盛酒菜宴请客人。台湾居民都嗜酒,祭祀神明,宴请客人,必备良酒。秋冬之际,多以中药炖煮动物性食品以提神补身。菜肴多用味精、砂糖等调味。酒楼饭店经营川粤、京、津、苏、浙、湘、闽等地风味饭菜。高山族同胞目前生活水平还较低,有些仍以芋头、甘薯为主食。
居住
台湾的房屋造型,大体可分为中、西、日式三种。中式为平房,多是闽南式样,有一条龙、辘轳把、三合院、四合院等。以浊水溪为界,农村村落,北部为散居型,南部为聚居型,大多建在山凹近水处,以避风沙。西式多是楼房,从前都是砖造,近年来大多改为钢筋水泥。日式则在平房内铺以“榻榻米”。市镇房屋多属西式,随着近年来工商业的发展,新式公寓住宅迅速增加,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但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住房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仍有许多人居住在简陋斗室。
交通
目前,台湾最普及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摩托车。近些年来汽车、飞机、轮船、火车的数量增加,比较方便,私人汽车大量增多。出租汽车普遍于市镇。有不少的客车备有冷气。但大部分农村地区仍交通不便,河流多的地方尚需帆船、舢板,山区无路可走,只能沿山路登攀跋涉。
风俗文化
文化
台湾人普遍使用汉语普通话和繁体中文,另外比较常见的语言为闽南语、客家语和台湾高山族语言。由于台湾当局和民间重视英语教育,且台湾曾长期沦为日本殖民地,深受日本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贻害,许多台湾老人普遍可使用日语,所以常见使用外国语言为英语与日语。
台湾汉字拼音使用注音符号(旧称注音字母)。外文音译早期普遍采用威妥玛拼音,至今台湾的人名及地名的英语音译大多沿用此拼音法。
台湾宣布将译音标准改为汉语拼音,如今台湾县级以下行政区划英文译名均使用汉语拼音。
由于两岸长期处于隔绝状态,台湾部分汉语词汇与中国大陆有所不同。一些融入了台湾本地语言和外国语言,例如:“夯”(热烘烘、流行,来自闽南语)、“赞”(好极了,来自闽南语)与“欧吉桑”(男性长辈,日语:おじさん)、“巴士”(公共汽车,英语:bus),还有一些则是用词习惯的差异,例如台湾的“原子笔”等同于大陆的“圆珠笔”,台湾的“奇异果”等同于大陆的“猕猴桃”。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热络和网络的飞速发展,两岸语词也呈相互影响和逐渐融合之势,如“山寨”、“雷人”、“囧”等发源于大陆的流行词汇,都被台湾民众高频率地运用。
台湾当地文化信仰礼仪3
台湾信仰文化礼仪
根据台湾方面的数据显示,台湾人口中有佛教徒约有800万人(35%),而道教徒约有755万人(33%)(该报告里面,将台湾民间信仰纳入道教体)。
除了佛、道教之外,其余人口包括80.5万人(3.5%)信奉一贯道,59.8万人(2.6%)为新教徒,29.7万人(1.3%)为天主教信徒,22.9万人(1%)信奉弥勒大道,53,000人(0.2%)为逊尼派穆斯林。
信徒不到人口4%的宗教包括:天帝教、天德教、理教、轩辕教(黄帝教)、天理教、先天救教、山达基教、巴哈伊教、耶和华见证人会、真光教团、耶稣基督末世圣徒教会、世界和平统一家庭联合会(统一教)、长老会、真耶稣会、浸信会、路德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以及圣公会等。剩下20%的人口宗教信仰不明或是没有宗教信仰。
在其中佛教道教界线并不明确。除了信仰有组织的宗教外,很多人还信奉传统的民俗宗教,包括某些面向的萨满教、祖先崇奉、动物崇拜等。
研究人员与学者估计,有高达80%的人口信奉某种形式的传统民俗宗教,这类民俗宗教经常与个人信奉佛、道、儒教,或其他传统宗教有所重叠。
有数据显示:在台湾3万6千平方公里土地上,有将近3万3千多个供教(信)徒膜拜、聚会的场所,平均每1平方公里,就有1座寺庙或教会(堂),宗教建筑的密度之高,在世界上亦属罕见(个人觉着这个数据有些夸张)。从本人走访台湾的经历来看,每到任何一个村落或者住宅区,都可以看到道观公庙,正是所谓五里一小庙十里一大庙丝毫不假。
在台湾民众之间有个有意思的`“拜拜”的文化,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命运吉凶,甚至夸张到小病小灾都要去寺庙道观等祈求神明保佑。相比于大陆,在台湾,神异事件对大众有超乎寻常的吸引力。比如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宣布参选总统,理由是“妈祖托梦叫我去参选”。这种理由在一个迷信度不高的社会,简直匪夷所思。在台湾,虽然突兀,但是没有人觉得太奇怪,而且还借此赢得了很多人的支持。
民族
组成台湾居民的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少数民族,另一部分是大陆移民。少数民族主要是在文明社会形成之前来自大陆的定居者,他们成为台湾地区最早的居民。
台湾的少数民族分为两部分,生活在高山地区的以往称为“高山族”,生活在平原地区的称为“平埔族”,现在则把少数民族统称为“原住民”
台湾的少数民族同胞因受历代统治阶级的歧视和压迫,其经济、文化的发展,长期受到阻滞。
迄今有些地区的高山族同胞仍过着半耕半猎的生活,高山族同胞勤劳、豪放,能歌善舞。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杵舞”,音节铿锵,优美动人。
【台湾当地文化信仰礼仪】相关文章:
满族的文化信仰礼仪10-04
台湾用餐文化礼仪08-31
台湾文化礼仪知识08-30
台湾人文化习俗礼仪09-13
了解台湾礼仪禁忌10-03
台湾结婚风俗礼仪09-09
西餐礼仪文化08-31
中餐文化礼仪规则08-25
古人结婚文化礼仪09-07
义乌风俗文化礼仪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