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游泳池边上,大约2岁的小男孩,一手攥着妈妈,一手想要碰水。妈妈紧张地大喊:你太小了,不能下水!……男孩犹疑的手立刻缩了回去。而另一对父女。女儿站在岸上想下水,又有些胆怯。
父亲于是先自己下了池子,站在距离女儿很近的地方,伸出双臂鼓励女儿往下跳。
女儿往父亲身上跳,父亲准确地接住了她,父女俩一同笑了起来。反复跳了几次,整个画面默契极了,也美好极了。
小女孩的那份儿笃定哪里来?当然是来自于父亲。父亲有力量,又充满确定感。
这力量感和确定感,帮助女儿产生一份希望和信念:我能行。这位轻松愉快的父亲,每一个细胞都在告诉孩子:你是好的,你可以,事情会很顺利。
反观小男孩,妈妈的紧张和担忧传递给孩子的却是恐惧子。从这个角度说,孩子自信不自信,全在父母手里。
父母对孩子自信的深刻影响,打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了。2岁以前,孩子处于全能自恋阶段。全能自恋,指的是孩子与别人的边界不清晰,会产生一种自己无所不能的感觉。
他认为父母为自己做的事情,也就是自己做的事情。他饿了,乳房就来了,他感觉是他控制了乳房,是他叫来了乳房。
孩子一开始很享受这种全能感。他活在这样美好的幻想里,觉得是自己控制与创造了身边的世界。
等孩子大一些,全能感会褪去,但力量感会留存下来。一种“我能行”的希望的品质会印刻进孩子的人格底层。
这就是孩子自信的萌芽。然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很多时候,孩子的自信并没有被好好保护,反而被父母无意识的行为毁掉的。
下面这些情形在日常生活中俯拾皆是:
妈妈正在厨房里忙碌。2岁的儿子想要去帮忙摘菜。妈妈赶紧说:“你弄不好,等你长大点儿再做吧。”3岁的女儿好不容易穿好了衣服,可惜穿反了,爸爸忙不迭指出来:“你看,你穿错了!还是我帮你吧。”
游乐场里,5岁的小男孩看同龄的孩子都在玩,也想要去尝试最大的那个滑滑梯,妈妈紧张地说:“那个太高了,你坐不稳会磕伤的。”
父母一句简单无心的话,一个不信任的表情,就能轻易地让孩子觉得自己无能,没用,弱小,做不了什么正经事。
相比较,父母总是那么强大,有决定权,能干。时间久了,挫败感累积多了,孩子再也不愿尝试了,干脆都由父母帮忙做好了。
父母的这几种行为,可能会在无意间破坏了孩子的自信。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如果你留心一定会发现,当孩子被父母信赖,委以重任,他们往往会小心翼翼、努力完成。
一旦事情成功,他们脸上满足的表情,简直会发光。因此,孩子缺的不是能力,而是机会。若孩子一直被看低,便一直没机会体验到:我可以。
不懂在孩子面前示弱,面对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做、什么都做得很好的父母,孩子尤其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与无能。
他们会发现自己永远无法超越父母。这是巨大的挫败。所以,懂得在孩子面前示弱是一种智慧。
过度保护孩子,那些对孩子照顾特别周到的父母,请一定记得,不要以爱之名剥夺孩子独立自主的机会。
不能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只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无能。而一个在生活上变得无能的孩子,你别指望他能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真正的自信。
批评多于鼓励
孩子缺乏判断能力,他仰赖父母的评价而活。父母说他不好,他便认定自己不好;父母说他做不到,他没尝试就可能放弃了。所以,在孩子面前请谨慎措辞。
失败的时候,帮孩子把人和事情分开。明确告诉孩子:事情没成功是被允许的,不是孩子不行导致失败,而是经验和技巧还不够。
每次孩子做事做不好的时候,尽量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少批评指责。你以为批评能够刺激孩子变好,
殊不知,你的每一句指责都在放大孩子的缺点,让他感到无力,并悄无声息地摧毁着他的自信心。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自信、勇敢,
那么究竟要如何培养呢?
一般来说,能够做到下面这三点的父母,孩子多会很自信,并且拥有满满的正能量。
呵护孩子的自尊
所谓自尊,通俗解释就是“我觉得我很好”。孩子只有认为自己好的时候,才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做好,“我能行”的信念才能够真正生发。所以,想让孩子有自信,首先得呵护好他的自尊,帮助他感觉到“我很好”。
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好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尽量无条件去爱孩子。不因为他做了什么没做什么才去爱他,因为他是他自己而爱他。
避免使用这样的句式:“你再这样,我就不爱你了/我就不要你了”。总之,你给孩子的体会应是:不是我做对了什么我就好,而是我本身就是好的。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这个成功不单指的考试、比赛、表演之类的大事情。
日常生活比这些大事件更重要。一个八九个月的孩子,他能够被允许玩弄食物,能把一根香蕉从圆的捏成扁的,揉捏到稀烂,那就是他的“成功”。
所谓成功,就是他能够对身边的事物施加影响。一个1岁半前后的孩子,他能够被允许独立吃饭,被允许把家里翻到乱七八糟,被允许模仿大人的样子做家务,并且做完了还能够得到父母的鼓励,那就是他的成功。
所谓成功,就是他在探索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随着孩子探索范围的增大,孩子学会了做更多的事情,父母要尊重他的独立意志,多给孩子选择权,
引导孩子不断累积成功的体验,呵护孩子对于事物的好奇与向往。
允许孩子表达情绪
孩子从1岁半到2岁左右开始,
自我意识快速发展,他开始迫切希望变得独立。然而,现实世界会处处让他看见自己的渺小和孤独。他发现,原来成长其实是个艰难、痛苦的过程。
这个时候的孩子,很容易显得“作”。比如,一个两三岁的小孩,他早起穿衣服,想要自己穿,但是穿不好,于是恼羞成怒。
但若父母帮他穿上了,他又会把衣服拽下来。其实这是孩子在独立与依赖的两端挣扎。不了解的父母会很困惑。为结束混乱局面,父母要么对孩子一顿打骂,要么干脆直接包办。
更好的做法是,看见孩子的纠结、冲突。在孩子情绪上来的时候,允许他有情绪。帮孩子用语言表达出他们的愿望:你希望自己能够……。
待孩子情绪褪去,适当地引导孩子完成他想完成的事。这些做法,会有效陪伴孩子走出脆弱无力的感受,帮他累积“我能行”的经验,呵护他自信心的建构。
请记得,
不是孩子可爱,你才去爱孩子;
是你爱孩子,他才显得可爱;
不是孩子有能力,你才放手;
是你放手了,孩子才变得有能力;
不是孩子长大了,你才信任孩子;
是你信任孩子,他才能长大。
只有让孩子确信他是好的,值得被爱的,
配得上更好的,他才敢期待事情有更好的结果。
只有给孩子独立做主的机会,给孩子成功的体验,
孩子才敢怀抱成功的指望。
【聪明的父母会“示弱”,小到一句话】相关文章:
在孩子面前示弱12-26
孩子的聪明要靠父母12-13
聪明的父母都会重视孩子08-25
孩子胆小害怕怎么办聪明的父母会这样做12-18
为什么月经前排卵试纸会显示弱阳性06-25
聪明的孩子会一直聪明吗11-17
笨父母怎样生出聪明孩子01-02
智慧父母,聪明管教孩子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