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养娃不能按常规出牌,否则你就输了成为好父母的资格。前段时间有妈妈跟我说,她家的儿子越来越让人不省心了,让刷牙不刷牙,让睡觉不睡觉……反正就是事事跟自己作对,她越发觉得儿子没以前那么可爱了,相反还觉得儿子很让人烦。
后来,这个妈妈要出差一周,将儿子寄托在朋友家。第一晚过去后,朋友说她儿子很乖,自己刷牙、自己睡觉,非常懂事,也让人省心。这位妈妈回答说“孩子肯定是到别人家不好意思,过两天便露出马脚”。
没想到,一周过去后,朋友还是反映她儿子非常自律。她出差回来到朋友家接孩子时,也发现孩子似乎真的变乖了,问朋友施了什么魔法,朋友笑笑说:“我只是把他当自律懂事的孩子看待而已。”
为什么这位妈妈接儿子时也发现儿子“似乎真的变乖了”?那是因为过去一周朋友给她传达的信息对她产生心理暗示,让她同样以不同于以往的眼光搜索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而她的朋友,她的做法是否让我们感觉似曾相似?
这就是被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定义的“自我预言”,即你把别人当成什么,别人似乎也按你看待的特征反馈给你,从而印证了你心里所想。这个可以说是一个有鸡汤色彩的理论,但却已被无数心理学家认为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亲戚家有个非常调皮捣蛋、成绩糟糕的孩子,由于父母工作变动而转学,新学校的校长跟孩子父母的关系非常好,校长便在带孩子托付给班主任的时候,当着父母的面跟老师说了一些好话:“这孩子天赋高,待人友善,是个好孩子,你要好好栽培……”
班主任以为收到好学生非常高兴,他也看出校长跟家长的关系,为了拍校长马屁,第一天就把孩子任命为学习委员,还要全班同学向他学习,搞得这孩子脸红……结果没闹出笑话,反而是一学期后这个孩子被评为真正的三好学生。
还有个坊间流传甚广的故事,不知真实与否。
说的是一个多动症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差,还经常屁股“贴不住”凳子,注意力非常差。老师每次找孩子的妈妈谈话都是嘲讽的话,这位妈妈听后很难过,但没有告诉孩子,而是跟孩子撒谎说:“老师又赞扬你进步了,妈妈为你感到高兴”,结果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下一点点进步,最终考上了名牌大学,成为妈妈的骄傲。
看完上面两个故事,你是否想起了一个非常经典的心理学实验——罗森塔尔“忽悠大法”?
这个哥们煞有其事地对孩子进行测试,然后忽悠老师说,一些孩子天赋异禀,一些天赋中等,而另一些孩子天赋低于平均。当然,这些孩子和家长都不知情。随后,老师就对天赋异禀的孩子寄予厚望,结果那些被称为天赋异禀的孩子成为最优秀的孩子。而真相让人跌破眼镜,当初所谓的天赋区分,罗森塔尔是随便抓出来的。
当然,“自我预言”并不是你仅动动嘴皮便能成为现实,而是需要真实的心态和行动,就像上面故事和实验里的老师真的相信自己面对的是优秀的好孩子,而孩子也相信自己如别人嘴里所说的那样优秀,也像《窈窕淑女》的伊莉莎那样,伊莉莎只有真正被别人像淑女那样对待后,才能从一个粗俗的卖花女真正变成了一个姿态婀娜、举止高贵的淑女。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有办法利用“自我预言”,养育更好的孩子吗?有办法。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首先需要抓住下面2个重要原则:
1、给孩子表达客观而正面的评价
我们举一个例子:孩子南南总是打其他小朋友,而你要让南南改掉这个坏习惯。
你可以跟孩子这样表达:“小明说你刚才打他了,妈妈非常难过,因为打人的行为非常粗野。但妈妈知道你不是一个坏孩子,因为你昨天扶起了摔倒的小琳,还帮她擦眼泪,妈妈知道你是个非常善良和有爱心的小朋友,妈妈相信你以后也会友好对待小明,不会再打人了,最终会成为一个真正有爱心的小朋友,妈妈说得对不对?”
给孩子带有认可和期望的评价,这本身已经是一种提醒和激励,孩子带着大人正面的评价,也容易以积极的行动向大人预想的“真正有爱心”的好孩子靠拢。
不要违心地对孩子说谎话,比如“孩子明明打人,你却告诉孩子说他是个绝对不会打人的好孩子”,因为违心,也因为撒谎,孩子也不会朝着你所期望的方向进步。
2、父母经常在他人面前正面评价孩子
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大概都有这样的经历:
比如当你在超时买了一个玻璃杯而不是一个不锈钢杯子后,回到家被丈夫问你为什么买玻璃杯而没买不锈钢杯,你大概会下意识地跟丈夫列举买玻璃杯的种种好处,以此证明你的决策是正确的。即使你一开始并没觉得玻璃杯比不锈钢杯好多少,但经过这一轮“列举”,你似乎更认可自己买玻璃杯的决策是对的。
经常公开地正面评价孩子,也能起到上面类似的效果,从而让你更加相信孩子的确优秀。另外,受人性驱动,父母也能在这样公开的“宣言”中自我印证以证明自己的评价的确不假,有利于父母从孩子身上发掘更多的优点。
最后,把孩子当成你心中预想的样子
当你能真正那样做的时候,你不会再有像对待一个糟糕孩子那样的言行举止出现,比如指责、咆哮、呵斥、不耐烦,而更多是以微笑、耐心、怜爱善待孩子。父母仅仅是这一态度的改变,也能导致孩子的行为发生改变,因为孩子不再是反抗和叛逆的,而是带着惊喜、带着父母的认可,积极摆脱不良行为,在心情愉悦和激动中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认可,而最终真正成为父母心中预想的样子。
这就是心理学家嘴里所说的“自我预言”的实现,对跟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来说有挑战,但却是可以做到的。
【聪明父母都爱用的“忽悠大法”,你如果从没用过就太亏了】相关文章:
聪明的父母都允许孩子说不12-17
父母都看不起你的表现04-25
聪明的孩子背后都有这样的父母你是吗12-17
如果将来你买房的话会用父母的钱吗08-26
怀孕生娃,你被哪些谎言忽悠过?05-13
聪明的父母都一样那就是对孩子带点绝情12-18
12星座的爱情观,用过的有90都脱单了11-08
如果是b型血太幸运了07-24
被领导误会聪明的下属都这样做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