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7个教养误区别把孩子养成优柔寡断的人

时间:2023-12-19 10:43:42 教育 我要投稿

  一位妈妈曾经和我说过:

警惕这7个教养误区别把孩子养成优柔寡断的人

  儿子读初中了,一直很听话,这让她欣慰,可有一点很让人发愁,就是孩子似乎很没有主见,做事爱犹豫。就为这个,孩子没少挨他爸爸数落。

  优柔寡断的确是个问题,它不仅会影响到孩子未来做事的效率,也会带来很多边界不清的问题,造成人际关系的困扰。

  不过,这个问题一方面跟先天气质类型有关,另一方面也跟教养密切相关。今天的文章,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回到本文开头那个案例,通过了解我们发现,这其实是很典型的一种错误教养方式。

  这个男孩的父亲很严厉,基本是这个家庭中的独裁分子。他要求孩子无条件听话,但是,孩子一直温顺下去,他又觉得不满意,希望孩子再胆大些,有决断一些。

  这两种要求同时加诸于孩子身上,其实是相互矛盾的。我们不可能在一直打压孩子个人意志、鲜少给孩子提供决断机会的环境下,养出一个果断的、干脆利落的孩子。

  如果你也会担心孩子将来缺少主见,那么请读一读下面这些误区。不要当孩子表现出越来越优柔寡断的时候,才突然发现,原来是自己把孩子养成了这样。

  误区一:事事替孩子做主

  相当一部分父母习惯于事事为孩子做决定。他们甚至可能都不自知,只是在要求孩子做事时,往往喜欢使用命令句式,比如“你必须这样做”、“你该去干……了。”

  还有很多父母往往是无意识的,或者通常是出于“好心”地要去帮助、过多地干涉乃至代替孩子的事情。没有独自面对、处理问题的经验,尤其是自己独立思考并作判断的成功经验,真遇事需要他们自己拿主意的时候,孩子难免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父母不妨换一种表达方式,在涉及孩子自己的事情时,多将命令式语气改为启发式语气,比如:“你觉得这件事可以怎样做呢?”“你是要先做这个还是那个?”这种表达方式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也会引发孩子独立思考,按自己的意志主动处理好事情。

  还比如,带孩子出门购物前,可以跟孩子约定好买一件他想要的东西;周末去公园玩,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走哪条路线等。

  简言之,“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育儿过程也是一样。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父母可以尽量让孩子自己去体味和发挥,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想怎么做?

  误区二:事事让孩子做主

  上面说的是事事不让孩子做主的父母。同样地,物极必反。无原则地事事都让孩子做主,父母没有必要的引导和支持,也极有可能会让孩子变得优柔寡断。

  原因在于,孩子的脑功能发育有限,思维能力有限,复杂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出恰当的判断和选择。反复把孩子独自丢到问题面前,反而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因为害怕再次体验到那种无助感,而迟迟不敢做决定,因此变得优柔寡断。

  所以,我的建议是,常给孩子选择的机会是对的,但要根据情况而定。当孩子还不能够理智地进行选择时,妈妈给孩子过多的选择机会就是错误的。孩子都希望两全其美,或者希望得到更多的满足。

  妈妈给孩子选择权时,要考虑孩子的思维和情志发展,要在孩子具有分析判断的能力后,再逐渐升级“做主”的难度。比如,可以多用“你希望选择A还是B?”而不是问“你希望选择什么?”

  对于低龄宝宝,你可以让他选择是要红色气球还是黄色气球;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选择是要买玩具还是去游乐场;更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让他选择是要学习音乐还是绘画……问题逐步升级,符合孩子的心智成熟度才好。

  误区三: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既不能事事替孩子做决定,也不能万事完全任由孩子自己做主,那么日常教养中如何把握其中的度呢?要紧的是一切以呵护孩子的自信为前提。

  育儿作家娜奥米·阿尔多特告诉我们:“真正的自信得益于‘我能行’的信念。当孩子还是襁褓中的婴儿时,父母就务必时刻提醒自己:除非他提出要求,否则不要随便帮助他。”

  为了做到这一点,父母需要保持对孩子的关注,看得到孩子情绪上的变化,多与孩子保持沟通。孩子遇到困难不愿意表达,就通过询问的方式了解。同时尊重孩子的个人意志,引导、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才会越来越坚信“我能行”而不是“我不行”。

【警惕这7个教养误区别把孩子养成优柔寡断的人】相关文章:

千万别把孩子教养成一个不受欢迎的人11-26

别把孩子养成了乞丐12-16

别把你的孩子养成白眼狼!10-30

孩子这4种“高危性格”需警惕11-26

做好这5点,教养出内心强大的孩子12-04

这4个习惯孩子越早养成越好12-11

警惕这四种会让孩子厌学的教育方式11-24

养生警惕:吃饭六误区11-16

警惕!恋爱的三大误区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