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听你的话你得先了解他的不快乐

时间:2023-12-19 07:12:14 教育 我要投稿

  你知道吗?孩子的不快乐,向来都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即使孩子不想上学、迷恋游戏,也都是以孩子牺牲自己的成长为代价向父母做出的警示。然而,大部分父母读不出孩子这些表象背后的意义,从而导致孩子的问题在父母的“关照”中逐渐严重,最后双方为此付出惨重代价。

想让孩子听你的话你得先了解他的不快乐

  这7个情况是“不快乐”孩子常见的表现:

  从小就特严肃,总显得很懂事,有少年老成之嫌疑,父母有明显的成就感。

  不喜欢做作业,总是到万不得已如被父母监管甚至暴打之后才肯做,不过,几天之后又变回原样,且父母有强烈的无奈感。

  上课喜欢做小动作,老师总是说他不专心听课,经常是与其父母取得联系后,孩子不专心的情况仍没有好转。

  经常咬手、做噩梦、不断把作业涂抹成黑团团。

  不想上学,对学校和作业不感兴趣,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

  经常被老师批评,也常常被父母批评,自己也感觉自己不行。

  其他有明显行为异常或情绪异常的。

  孩子的“不快乐”只是表象

  孩子不快乐时,就像身体不舒服时一样,都会有信号的。孩子不快乐时,多会发出各种各样的信号以引起父母注意,比如多动(因生理引起的多动除外)、注意力不集中是典型的要引起父母注意的行为症状。父母大多时候会把问题直接推向孩子,责怪孩子不听话,自控力不强,甚至认为孩子有病,带孩子去吃药。当父母用了这样的方式来面对这些孩子时,孩子的问题症状得到父母的“大力支持”而快速发展,有时会转变为其他症状。

  读不懂孩子,孩子就不会听你的话

  其实教养方式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在方法上存在着是否适合孩子。小编曾经参与过一对带着即将被学校开除的8岁儿子寻找心理咨询的父母的案例:他们非常希望孩子继续读书,而孩子死活不愿去学校。而经过互动后,了解到孩子心里有一团愤怒和委屈,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误解以及父母对孩子气急败坏的打骂,造成孩子厌学,反感在恶性循环中泛化为不喜欢学校,讨厌听到学校二字。

  特别聪明、特别调皮的孩子,父母希望他老实听话,首先这种想法就会让这孩子吃不少苦头,就好像开车,眼前明明是红灯,可司机根本不看,当成绿灯,结果就会造成事故。孩子已经用他所有的语言行为告诉家长:我是个调皮的孩子,而父母却要用父母的威严来告诉孩子:你必须当一个听话的孩子。双方互相不能理解,较为承受力差的孩子就不会听父母的,就会想办法反抗。

  教养方式与孩子是否匹配

  决定孩子制造快乐的能力

  教养方式与孩子是否匹配,决定了孩子的不快乐有多少,也决定了孩子制造快乐能力的高低。

  作为家长你应该:

  1.学会了解孩子的需要,并学会尊重

  当孩子发生什么事时,与孩子交流的第一句话不是“你干什么去了,你怎么会这样”等质问和埋怨的语气,而是探索孩子发生这件事时的内在状态,如“发生这事时,你心里怎么想的?”“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问题的出现?”

  2.学会满足孩子的需要

  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极需被尊重,只要有可能就要慷慨地认可孩子、尊重孩子。一个自信的孩子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自然会比自卑的孩子要好。

  3.学会鼓励孩子,而不只是表扬孩子

  鼓励与表扬的区别在于前者更能让孩子心里充满愉快和希望。

  比如表扬的话:“你真棒,你真是好孩子,妈妈真为你自豪!”听了这话的孩子更多感受到的是自己给妈妈或是周围人带来的成就感,表扬过多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带来压力。

  而鼓励的话:“没想到我儿子这次表现这么棒,只能证明一点,最近我儿子掌握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我知道,都是我儿子自己靠自己的执著精神换来的,非常不简单!”

  这样的话会让孩子可以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优质部分,从而从自己的行为中看到自己的力量,自信油然而生。

  家庭教养小贴士:

  解决问题的关键不能等情况发生了以后,由第三方心理咨询机构提供帮助。而是父母要预先获得充足的教养孩子的知识和方法,并能够在生活中灵活地使用,这才是帮助不快乐孩子最快最有效的途径。

  当情况发生后,不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孩子身上,而是要多考是否是自己的教养方式与教养思路上出了偏差,要多从自身的改变来影响孩子,这是重中之重的问题。

【想让孩子听你的话你得先了解他的不快乐】相关文章:

想让孩子“坦白”得先宽容12-02

抱怨孩子前你得先反思自己12-16

想让孩子成才就要舍得对他说不12-16

想让孩子当运动员?先学会帮他减压12-04

怎样了解你的孩子12-06

男人主动让你了解他04-21

你了解宝宝得“冰箱病”的情况吗?08-19

孩子的睡眠,你了解吗?10-29

孩子的恐惧,你了解多少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