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比不是病是孩子确立社会地位的方式

时间:2023-12-18 17:27:14 教育 我要投稿

  “妈妈,我想买这个奥特蛋,我们班的男生都有了,我也想要!”

攀比不是病是孩子确立社会地位的方式

  “爸爸,小强说他家开的是奔驰,咱们家的车是什么牌子呀?”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学会“攀比”了,家长很担心,问我怎么办。提问的时候还特意补充说,家里从没有人这么说,是不是跟着幼儿园的小朋友“学坏”了?

  这实在是个好问题,特意在网上搜了几篇关于孩子攀比的文章,结论大部分是统一的——“攀比”是一种“病”,得治。

  作者们的观点也都大同小异,“家庭原因”占大头儿,如果父母本身喜欢攀比,孩子会潜移默化这种行为。

  上述文章提出的主要建议就是降低父母的这种行为,并且有人认为可以“改良”攀比的行为,比如让孩子从比较物质转移到比较成绩上。

  而今天要讨论的几个观点可能对你来说颇具颠覆性,这里特别要感谢宾大,哥大还有哈佛的小伙伴,这些“火花”都是我们(在常爸的逼迫下)旁征博引,外加舌战三百回合之后,一起碰撞交流出来的,希望能为你提供一个看待孩子“攀比”的全新视角。

  “攀比”不是病,是孩子确立社会地位的方式

  一个孩子希望得到一颗奥特蛋,是真的想要这个玩具吗?

  其实我们都干过差不多的事情。

  2000年的时候,小浣熊干脆面出了水浒卡,多少男生为他痴迷啊,每天下课的主要活动就是拍卡换卡。现在好多人谈到这段记忆都会激动不已。

  可是我们仔细想想,真的是因为我们想要得到那张卡吗?

  还是想要得到因为拥有卡而得到的来自同伴不一样的眼光和特殊的社会地位呢?

  为什么以前玩卡的时候,没人说我们攀比呢?

  这还得从“攀比”这个词本身的意思说起。

  英语对于攀比的翻译特别直接,叫做“compareunrealistically”——不切实际的比较。

  真的错误并不是孩子“比较”的这个动作,而是“不切实际”这个前提。

  以前一包干脆面1块钱,大人不会觉得有压力或者觉得孩子提的要求“不切实际”。但现在,衣服鞋帽或者玩具的价格动辄几百甚至上千,孩子在提要求的时候成人更容易会再三衡量。

  因此就很容易把孩子通过比较来确立社交地位的方式看成“攀比”。

  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一颗奥特蛋只要1元钱,你还会认为孩子的行为是攀比吗?

  说到这里,一定会有反对意见,有人说我净护着孩子说话。其实不全是,我再重申一下第一观点,孩子的“比较”行为没有错误,错在“不切实际”。

  只有知道了哪里有问题,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因此当家长察觉孩子有“攀比”的倾向时,教育的重点不该只盯着“比较”这件事情上,而是帮助孩子去理解什么是他的“实际需求”。

  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你可以和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谈话,了解他到底为什么想要这件物品。

  如果半天孩子说不出什么,你可以主动提出几个选项,比如“妈妈知道你很想要这件玩具,妈妈想知道你是真的觉得它很好玩,还是觉得有了它,自己就能在小伙伴里很受欢迎呢?”

  如果孩子坦诚地和你说了是社交目的,你可以接着说,“恩,妈妈小时候也有这样的想法,总想让大家都喜欢我,但是妈妈觉得这个玩具有点贵,这个钱花得有点心疼。如果我们现在不买的话,有没有其他方法让自己在同伴里更受欢迎呢?”

  通过这样的引导,孩子的注意力可以从“买”和“不买”上转移到花钱这个举动会对妈妈的情感产生什么样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其他方式达到自己想要的社会地位。

  那如果碰到孩子就是死缠烂打要买呢?到底买还是不买呢?

  我的答案是——买!

  但是买之前最后一次和他谈,比如“妈妈觉得这个东西有点贵,买了我会很不开心,我们出门前商量过,这次来超市的主要目的是买这两天吃的,如果我们买了奥特蛋,吃的东西就不能买了,而且妈妈真的会很难过。”

【攀比不是病是孩子确立社会地位的方式】相关文章:

孩子“倒视”不是病11-06

孩子总爱眨眼是不是病11-15

孩子的攀比心11-30

孩子攀比谁之过12-15

孩子总爱眨眼是不是一种病11-24

孩子揪头发怎么回事是不是得了病08-31

别让孩子成为你攀比的工具11-01

孩子揪头发怎么回事是不是得了病(热)08-31

与孩子交流的方式05-06

孩子嫉妒心强又爱攀比?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