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式谦虚”你可能还有点疑惑,这是什么意思?但也许你的行为恰恰诠释了这个词的含义,也许你的童年也曾经因为这个词语背后的行为而受到伤害,不要再继续忽视它,我们去正面它、直视它,拒绝“中国式谦虚”。
夸奖会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多夸夸孩子,将来他会更自信和乐观。
但是,夸孩子也讲究方法、力度,不仅仅只是单纯地夸!
当然,现实中并没有这么多的父母能做到肯定孩子的聪明,他们往往认为孩子不能多夸,要谦虚一点,要收敛一点,这样才不会骄傲。
“你家宝宝魔方还原的好快啊,我们大人都不会,是不是练习的很认真啊?”
妈妈抢答:哪里哪里,一点也不快,跟他班级同学差远了,让他练也不爱练!
“你家宝宝画画很有意思,很有想法呀,将来想做个小画家,是吗?”
妈妈抢答:勉强可以吧!还差得远呢!上课的时候一点儿也不认真,老是走神!
“你家宝宝跳舞很有活力,是不是非常喜欢舞蹈呢?”
妈妈抢答:一般一般吧,这才哪到哪啊,我就是看她太闹腾才让她来学舞蹈的,随便跳跳。
每一次赞赏别人家的孩子,小朋友总是眼睛放光,等待着回答时,总会碰上父母的一番“谦虚”“客套”,成功地熄灭孩子满满的自信,在孩子渴望被认可的内心泼上一盆凉水。
大部分父母看到孩子取得一定的进步,心里其实比谁都要开心,但当着孩子的面总要说两句口是心非的话,殊不知就因为这样的话,却容易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
而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见,但绝大部分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有位妈妈很爱自己的女儿,为了让女儿有个好的未来,对待女儿很严格,也付出了很多。从女儿出生后,就经常给女儿读唐诗宋词、播放英语,无论女儿听懂还是听不懂。
女儿也很争气,不满2岁就会背诵《岳阳楼记》,三岁时便可讲出几千字的《哪吒闹海》,不到四岁时,就独自解开了九连环。
可是,这个妈妈很“谦虚”,每当家里来客人,妈妈就示意女儿在客人面前背诵,得到别人赞赏的目光和夸奖的话语时,妈妈很得意却“谦虚”地对别人说:“这没什么,这么大了还要我喂饭,上厕所了还要我擦屁股,没用的东西!”小女孩心里一怔,默默地走近房间。
女儿上小学了,学习也很优秀,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可是每当亲戚朋友夸奖小女孩的时候,这位妈妈总是想出各种事情说女儿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嘲讽贬低孩子,然后却又得意洋洋地听别人说:“这么好的女儿还说差,那我家里的孩子更要丢垃圾桶了!”
小女孩一天一天长大,可是她越来越在意别人的评价,对别人的话语也很敏感,总害怕如果自己做得不好,别人会如何看待她。她把自己的价值判断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上,她为别人而活,而不是为自己。
不知什么时候起,她恨起了自己的妈妈,只因为她在某天忽然觉得,这一切源于妈妈从没赞扬过自己,而只是一味地贬低。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成长中的孩子具有敏感的心灵,赏识和鼓励尤为重要。一句话、一举手、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父母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能给孩子传递欣赏的信号。
语言的暗示力量,其实是巨大的,尤其是出自孩子最爱的父母口中,一句否定,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将播种下很难修正的后果。
心理学里常常谈到两个词,意识和潜意识。意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思想,潜意识却是我们无法触摸的,通常情况下,心理学认为潜意识才是控制长期行为的根本,这样来看,语言本身就是意识的化身,而其背后的秘密却是我们的潜意识一直在解读的。
很多家长,不仅是中国式谦虚的忠实执行者,更是负面语言的狂热爱好者。“不好好吃饭”、“表现太差”、“不如别的孩子”……其实,是在暗示你的孩子:你期望他成为这样的人。他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达成结果:他一定越来越胆小,越来越不爱吃饭,越来越不自信。
常常看到那些被别人夸奖、却被自己父母否定的孩子一脸的挫败感、一脸的沮丧,事实上,孩子也和成人一样,不希望老是被否定、被指责。只是传统的教育思维习惯,导致我们一不小心就说容易说出自谦和说出负面的语言。
曾经有一个罪犯在死刑执行前,吐露心声:“别人夸我会打球,妈妈却一直说我没出息,后来我就索性真的没出息好了,反正妈妈也不希望我有出息。”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小时候频繁被否定,被负面语言暗示牵引,慢慢地走偏了人生方向,可悲可叹。
也许,父母们只是“嘴上不饶人”,只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回答来激励孩子,也只是想表达一下谦虚。
但他们却忽视了:
大部分自信的孩子,都需要有成功的体验,都想要表现一下自己。
孩子其实也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也渴望得到父母、他人的赞许。
当他们的小进步、小成果被忽略时,往往容易失去努力的方向。要知道,孩子还小时,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需要依赖大人的评价来给自己找到定位。但是,您的过度谦虚,却容易让他们信以为真!
长久下去,只会让他们对画画、跳舞、练琴产生排斥,认为自己无论怎么练习都还只是“一般般”“不太好”“差得远”的状态,久而久之就会丧失自信。
下一次,
再遇上别人赞赏你孩子时,
别再谦虚的回复哪里哪里,
一般一般。
选择大大方方地给予他肯定吧!
“是的,他很喜欢,
在这方面也很努力呢!”
对于孩子的成长,
赞许鼓励之词绝不可吝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