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容易误解孩子的事情有什么呢

时间:2023-12-11 07:01:46 教育 我要投稿

  父母要怎么进行孩子的性格心理指导才好呢?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发育呢?如何做才好呢?

父母容易误解孩子的事情有什么呢

  很多父母认为,在这个世界上自己最爱孩子,也最了解孩子。但是,孩子的成长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他们的心里也有着父母所不知道的秘密,他们的有些行为举动也是父母所不能理解的,也常常会因此而发生误解。这种误解往往会让孩子伤心委屈,甚至会直接影响亲子关系和教育效果,所以父母不能片面地、粗暴地对待孩子,要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父母容易误解孩子的事情

  “妈妈,我不笨!”

  晓晓的性格像个男孩子一样大大咧咧,喜欢跑跳攀爬。妈妈为了熏陶晓晓的性情气质,送她去学习钢琴。面对枯燥晦涩的五线谱和单调重复练习,晓晓常常心不在焉,一学期下来没弹好几首曲子,视唱水平也在班里排名倒数,愁得妈妈逢人便说:“我家闺女怎么总不如人呢?”

  其实晓晓并不笨,只是妈妈没有根据她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有时并不合理正确,晓晓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应该多安排运动、舞蹈等动态内容以消耗其多余精力,而妈妈却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种抑制孩子天性的做法必然导致晓晓无法适应、表现失常,造成妈妈误以为孩子“很笨”的结果。

  家教提示:当孩子的表现与我们的期望不符时,切勿急着埋怨、愤怒、伤心,更不要轻率地给孩子下定论,细心观察孩子的性格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有助于避免误解的发生。

  “奶奶,我不坏!”

  强强在跑跳追逐中,不小心把表妹撞倒在地,正想上前扶起她时,被奶奶看到了,奶奶不由分说责备强强说:“你怎么能欺负妹妹!快点道歉!”强强连忙解释:“我是不小心的!”奶奶扬手作势要打:“还顶嘴?这孩子现在越变越坏了!”强强“哇”地一声哭了……

  强强虽然确有失误,但这种犯错并非出于本意,而且也主动补救了,奶奶不但没有问清情况,还不听解释,仅凭主观判断就给强强贴上了负面标签,给孩子心灵造成了伤害。家教中,最忌缺乏耐心和分析,一见孩子失误就凭经验给他定性,误解也就由此产生了。

  家教提示:孩子闯祸后先别急着斥责,多考虑几种可能性:是不是孩子能力有限所以弄砸了事情?是不是孩子渴望探索才不小心造成破坏?是不是我没有分析和倾听就妄下定论呢?三思而后行,有助于避免误解。

  “妈妈,我能做!”

  妈妈在做饭,妮妮在一旁想帮忙,妈妈连忙把她赶出厨房:“别碍手碍脚的,到外面玩去。”早上出门前,妮妮坐在门口的小凳子上自己穿鞋,急性子的妈妈忍不住说:“瞧你这笨手笨脚的样子,妈妈帮你穿,马上又迟到了!”结果在和别人聊天时,妈妈却总抱怨说:“妮妮可没用了,在家里一点忙都帮不上,连个鞋子都不会自己穿!”

  这是很多家长常犯的错误。其实孩子并非做不到,早早给孩子贴上“不行”的标签是一种误解,虽然她可能暂时还做得不够好、不够快,但只要家长给予足够的耐心和指导,孩子一定会熟练和能干起来。

  家教提示:避免这种误解最好的方法就是暂时放下对孩子的不信任和不放心,有时候过度关爱也会阻碍孩子能力的发展。适时放手,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其实孩子比我们想像中更能干、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