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陪孩子,不一定是“好妈妈”

时间:2023-11-27 07:50:33 教育 我要投稿

  时下,随着早教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妈妈意识到了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陪孩子成长,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毅然做出了事业的牺牲,辞职做了全职妈妈,她们深信,只要妈妈一直陪在身边,孩子就可以成长的更好,不会出隔代教养或保姆代养容易出现的问题,然而,事与愿违的是,对于一些全职妈妈来说,全时的陪伴并没有带来期待的结果,孩子出的问题并不比职场妈妈带的孩子少,有时候还出来一些更加棘手的问题,这样的结果,让拿出那么多时间陪伴孩子的妈妈不禁怀疑:不是孩子生命的前几年最好由妈妈亲自带吗?为何做出这么大的牺牲,反而没有期待的汇报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多陪孩子,不一定是“好妈妈”

  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不足为奇的,没有研究表明妈妈只要在场就一定能带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好宝宝,全职妈妈带出好宝宝,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如果全职妈妈做不到,宝宝依然容易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那么,全职妈妈带出好宝宝,需要哪些条件呢?下面就结合案例谈谈这个话题。

  一、陪对方式

  案例一:坤坤妈是个非常时尚的80后妈妈,喜欢玩微博打网游看韩剧,开始孕育宝宝之初,她接受了老公的建议,全心在家生养宝宝,抛却职场的压力,还有胖乎乎的宝宝带来的乐趣,坤坤妈觉得做个全职妈妈挺幸福的,可是同时她也很不好意思地发现,丢掉工作的烦恼对她来说不难,要戒掉电视电脑与手机,却不是件那么容易的事,白天经常在带宝宝玩耍的时候,她会忍不住掏出手机来打打游戏玩玩微博,或者看看喜欢的电视节目,晚上老公回家之后,父子开始享受天伦之乐时,她又禁不住打开电脑玩上一通,否则一天下来总觉得像少点什么似得。

  “我是全职妈妈,即使偷空玩一下,给宝宝的时间也要比职场妈妈多的多,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每次坤坤妈忍不住玩手机电脑看电视的时候,都会这样自我安慰。然而,尽管从时间上算下来,坤坤妈的确比一般的职场妈妈给孩子的时间多,坤坤上幼儿园之后,还是慢慢出了让人抓狂问题:分离焦虑特别严重,入园后都过了半年多,还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早晨送他入园经常意味着一场斗争,老师也反映他上课坐不住,喜欢动手打人,有时候看到老师的手机放在什么地方,还会偷偷拿过来玩……

  桐妈解析:

  由于母婴之间难以代替的情感链接,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妈妈的在场固然比其他人重要,但比在场更重要的,却是妈妈陪伴的方式,如果妈妈陪孩子的时候不能做到全身心的陪伴,心不在焉,甚至因为贪玩手机电脑电视而忽略了宝宝,则不仅容易让宝宝产生“被遗弃”的感觉,不利于他们建立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不敢独立地面对外部的世界,还很容易直接间接地受到妈妈那些负性行为习惯的影响,轻则,宝宝将从全时在场的妈妈身上习得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贪玩电脑手机,重则,具体负性行为的内容对身心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跟妈妈学着经常玩电脑手机的孩子,视力的发育容易受到影响且不说,由于经常习惯了那种高频闪高强度的声像刺激,对于相对静止的课堂学习和书本就很难产生兴趣,如果游戏电视中再有一些儿童不宜的内容,诸如色情暴力等,孩子的行为方式也容易受到进一步的影响。

  所以,陪伴不等于在场,妈妈陪伴的方式比单纯在场更重要。

  二、陪对方法

  案例二:平平爸爸是三代单传,平平出生后,全家上下老小对这个“带把”的小孙子宠爱有加,这让平平妈妈既骄傲又恐慌,为了更好地照顾这根独苗儿,平平妈妈索性辞掉了工作,专心在家带孩子,而且带的非常用心,无微不至,可以说每天早晨一睁开眼睛,孩子就成了她生活的中心,孩子要吃什么,再麻烦也立马去弄,要玩什么,跑前跑后周到伺候,想去哪里,寸步不离,唯恐孩子磕着碰着,不能百分百保证安全的事情,或者有健康风险的事情,坚决避免让孩子接触……在平平妈的精心照顾下,平平倒也长的健健康康,看上去很壮实,可是,平平妈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因为跟同龄孩子相比,平平出门明显地胆小,而且特别不合群,几乎不敢主动、似乎也不会跟其他小伙伴交往,在家里,则任性的不得了,想要什么东西,不达目的不罢休,还经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

  桐妈解析:

  做好妈妈不能仅凭本能,而是需要科学的育儿观念和知识做依托,特别儿童身心发展的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教育学知识,这种教养知识的缺失,不会因为全职的陪伴就得到补偿,相反,如果心怀做好妈妈的激情却缺乏相应的教养知识,对孩子的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加不可忽视,正如幼儿教育专家李跃儿所说:“中国的家长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容易成为人才;第三类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类家长,不懂教育但有责任心,他们占据绝大多数,失败的孩子大都由这类家长制造。”

  心怀对孩子的爱却不懂教养方法的全职妈妈,很容易以爱的名义给出违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爱,包括案例中提到的有求必应、包办代替、不敢放手…这样的爱,很容易养出案例中的“平平”!

  三、陪对方面

  案例三:甜甜妈是个高考失利者,当年考大学时因为2分之差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要强的她一气之下放弃了复读的机会,随同村的姐妹去了广东打工,工作之后,虽然凭着良好的悟性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一路从优秀员工做到公司的高层,但心里一直隐隐觉得缺少什么,婚后有了甜甜后,甜甜妈内心那个未竟的情结似乎有了依托,把甜甜培养成让人羡慕的小才女,成了她最大的心愿。为了不让甜甜输在起跑线上,她不惜辞去了高薪的工作,成了一位专职妈妈,从大约四个多月起,就开始带着甜甜出入各种早教班,不惜重金,也不怕奔波的辛苦,只要甜甜能在各种本领方面强于同龄宝宝,她的内心就会浮出值得的喜悦。

  除了风雨无阻地陪甜甜上各种兴趣班,甜甜上小学后,甜甜妈更是加大了心力的投入,对甜甜在校期间学的各种知识都不放松要求,想着办法提高甜甜的成绩,万一哪次甜甜考的不好,她就比甜甜还着急,一边给甜甜加强辅导的力度,一边念叨着自己付出的辛苦,希望甜甜能良心发现,冲着妈妈的一片苦心把成绩搞上去……然而,甜甜妈的苦心却并未顺利开花结果,她呕心沥血培养的甜甜,似乎偏要跟她对着干一样,不仅很反感她给安排的各种兴趣班,对学习也一点也不感兴趣,甚至有点厌恶,更让她抓狂的是,两个人的亲子关系经常因为学习这件事剑拔弩张,很多时候甜甜甚至连跟她沟通的欲望都没有,有一次在她逼着甜甜弹琴时,甜甜还气的抓了她一下,把她的胳膊都抓出很大的血痕,甜甜妈真是欲哭无泪……。

  桐妈解析:

  对于孩子的早期发展来说,心理发育方面得到的呵护与安全感的建立比让学了多少东西更加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陪伴的意义在于经由不可代替的母婴链接给孩子心理发展的支持,而非做个急于向孩子灌输各种知识技能的教育者,如果全职妈妈的陪伴仅仅是逼孩子去学这学那,这样的着力点是得不偿失的,一方面,身心健康是孩子正常发展的基本,忽略了这个前提,再多的精力投入都是舍本逐末,不仅事倍功半,还容易让孩子因为心理需求的不满足产生这样那样的发展问题,比如,各种情绪问题、亲子关系的问题、感统协调问题等等,而且,这种影响有的还可能持续到成年之后,有些早期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匮乏或创伤的孩子,成人后都深受各种负性早期经验的折磨。另一方面,如果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影响了亲子关系的密切与巩固,那么,由于“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孩子在于妈妈关系疏离的情况下,将很难听进去妈妈的教育,频频出现冲突也是非常正常的。

  所以,全职妈妈不等于陪读妈妈,将过多的心力放在孩子外在的成绩上,却无视孩子更根本的心理发展需求,无异于给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制造障碍。

  一句话,爱出一个好宝宝不能仅靠时间的牺牲,还要靠教养的智慧,“全职”的陪伴,不是好妈妈的充分条件,陪对方式、爱对方法、抓住重点才能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将孩子导向更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