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分数,重智轻德
不少家长错误地认为,智育是孩子成才的唯一通道。为了孩子能考高分,他们不舍得让孩子做一点家务。在学校,他们怕孩子累着,不让孩子担任班干部,不准孩子参加公益劳动,他们甚至对孩子说:“只要你学习好,什么都可以不让你做。”他们除了花重金请老师补课,还给孩子请了生活保姆。孩子考了高分,父母眉开眼笑,给予各种奖励;孩子考了低分,便会受到各种惩罚。家长太在乎孩子的分数,让分数牵着鼻子走,并且片面地认为,分数是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
省实验小学一位学生的家长丽洁,她的孩子刚上一年级。第一学期期终考试,她就紧张得不得了。她说:“你都不知道,我愁得不得了。我儿子不知道学习,只知道玩,这次考试考得一点儿也不好,语文考了89分,数学考了93分。”我说;“只知道玩,还能考这么好,你儿子是天才啊。”“你还说他是天才,他一点儿都不知道用功,一回家就玩。”
“这个成绩你还嫌不好,你还想怎样?他才多大啊?孩子天性就很淘气,如果整天就知道学习,你会不会担心他出了问题或有什么毛病?”“你不知道,他在班里连前20名都排不上。”“儿子考出怎样的成绩,你才高兴?”“起码是班里前三名吧。”“那你在单位里工作能排第几名?或者,在同行中,你的业绩能排在第几名?”她一听我这样问她,自己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笔者采访了20位小学生家长,其中18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把分数看得特别重要。他们只知道一味地让孩子学习,唯恐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学得少、考得分数低。
如果孩子哪次没有考好,家长就对孩子恶语相加或者给孩子脸色看,这样做的结果,一是伤及孩子的自尊;二是让孩子越来越不自信;三是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患有焦虑症或强迫症。比如孩子数学没有考满分,只考了90多分,大多情况下不是因为孩子不会,而是因为粗心。这些家长不是帮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而是觉得问题很严重,一味地给孩子增加额外的学习任务,让孩子几乎没有玩的时间。
还有一些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学得比别的孩子好,利用寒暑假时间,让孩子提前学下学期的课程。给孩子大补、恶补新知识,总担心孩子在喘口气的瞬间,别的孩子就会跑到前头。家长这种过分争强好胜的心理,不仅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还会造成孩子疲劳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情绪。更有甚者,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家长对着干。越是对着干,家长越是觉得这样的孩子不可救药。一旦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成了不可救药的孩子,孩子就会对自己、对老师、对家长失去信心。
前面讲到的李星,她有一次数学考试不及格,还有一次暑假作业几乎没做。她妈妈虽然心里也很恼火,却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和颜悦色地帮助女儿找原因:为什么没有考好?是不是不喜欢数学?原来问题出现的原因是数学老师给学生布置了很多作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孩子因此而厌学!妈妈向老师反映了这个情况,征求老师的意见,看看能不能少布置一些作业,或者已经会做的可以不做或少做。而且,她还请求老师:“能不能在我女儿进步的时候,给她一点小小的鼓励。”
老师采纳了她的建议,李星的数学成绩提高得很快。对孩子的关注和合理的干涉,虽然是很有必要的,但也不能让自己和孩子完全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成为分数的奴隶。
家长过分在乎分数的现象固然与我国现行的升学、就业制度有关,但也和家长的认识有关。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之所以能考高分,除了智力因素以外,还有许多非智力因素,如意志、品质、性格、毅力、劳动观念、人际关系、社会常识等。假如缺乏这些非智力因素,只知死啃书本,整天在作业圈里打转,即使孩子能考高分,也很难让他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家长不要只看孩子的分数重智轻德】相关文章:
爱孩子要智爱不要溺爱11-08
家长不要追着孩子喂饭11-05
家长对孩子不要有求必应11-06
家长不要对孩子说这些话11-09
孩子查出斜视 千万不要“等等看”11-05
重友情轻爱情的星座11-16
家长不要和孩子一起作秀11-13
教育孩子家长不要说得话10-30
受欺负时家长不要让孩子以牙还牙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