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常抱怨:我家孩子啥都好,就是在外面放不开,连招呼也不打;我家孩子太霸道,什么都不愿意分享……
的确,孩子在外不够礼貌得体,让家长觉得没面子,但老是让孩子屈从“礼貌”,可能无形中伤了孩子的心。教孩子懂礼貌,家长应该先做好榜样。
情况一:逼着孩子打招呼,伤自尊。家长都希望孩子在外面开朗大方,逢人就打招呼,可孩子却害羞地躲在大人身后不肯开口,这时有的家长会低声“威逼”,如果孩子还是一言不发,家长就会呵斥:“你这孩子太没礼貌了!”全然不顾孩子感受。下一次,孩子可能还是如此,甚至更加相信,我就是一个见人不会打招呼的孩子。久而久之,这个标签会内化到心里,让他自尊受挫,感受不到归属感与价值感。
正确做法:家长自己要先跟人热情地打招呼,身体力行地影响孩子,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孩子自然乐于接受。降低对孩子的期望,打招呼对有的孩子来说易如反掌,对有的孩子却比登天还难。如果孩子没办法做到一口一个“叔叔好”“阿姨好”,不如看看孩子这一次是不是没躲到大人身后,能对人微笑了,给予即时鼓励。期望一降低,家长和孩子的压力都降低了,孩子今后与人打招呼就更轻松自然。
情况二:强迫分享,伤害孩子物权观。大的让小的,小主人让客人,自己的孩子就要让着别人的孩子,这种强迫谦让、分享的传统礼貌观念,深深地刻在很多人心里。孩子在没有被告知的情况下,常被迫把东西让给别人,会伤害他的物权观。其实,每个人对属于自己的东西都拥有自我掌控权。
正确做法:先给大家举个例,一次,我带孩子在美国的游乐场玩,一个孩子想玩另一个孩子的玩具,孩子便求助妈妈,妈妈说:“这是你的玩具,你自己决定。”于是,孩子拒绝了对方。那个孩子伸手来抢,妈妈过去拦住,坚定地说:“对不起,这是他的玩具,他说不可以。”过了一会儿,孩子玩够了,主动把玩具递给了那个孩子。这个妈妈的做法是让孩子行使支配自己物品的权利,他会有强烈的安全感,这样孩子会从内心真正愿意去分享。
情况三:强迫孩子表演,失去动力。有才艺就展示,在人前落落大方,这也是一种礼貌。于是,很多孩子被迫在众人面前表演,一旦拒绝或表演得不好,就会被数落:“你怎么就这么上不了台面!在家不都好好的嘛!”强行表演会让孩子觉得做得好坏与否和自己无关,而是为了让他人看见和得到表扬,他会很快失去动力,并反感家长拿自己在众人面前炫耀。
正确做法:家长如果真的想“炫娃”,可以赋予这件事情更多仪式感,比如为孩子在家开演奏会或个人作品展,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家长自己也可以加入其中,一同表演、展示,这样不仅“炫”了娃,也真正鼓励了孩子,共同分享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