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不合理用药比例或超3成

时间:2023-08-18 13:07:08 教育 我要投稿

  现状

  用药不当 害儿不浅

  “是药三分毒”。然而,不少家长给孩子“用药”却十分随意,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稀里糊涂,因而导致儿童用药不安全的事件频频发生。儿科专家指出,药物是把双刃剑,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尤其婴幼儿的用药更为复杂,风险和安全隐患最多。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用药原则,而这在中国的家长心中却被颠覆。无论感冒发烧还是腹泻呕吐,家长往往会要求医生给孩子挂吊针,这种做法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而家长却不了解,输液会让孩子冒着更大的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学会副主委、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陈福雄指出,儿童的血脑屏障发育不健全,易受药物损害。同时,儿童的肝脏的解毒功能不足,肝酶系统发育不成熟,药物在体内不能充分代谢而引起毒副作用。而且儿童的肾脏发育也不完善,药物排泄慢、半衰期长,易发生中毒。因此,家长应该对孩子的合理用药引起足够重视,给孩子用药时,一定要谨慎、小心,严格遵医嘱。同时,家长也应让孩子养成合理用药习惯,并给孩子灌输安全用药的意识。

  妈妈自检

  用药误区,你占了几项

  在我国市场上供应的3500多种药物制剂中,儿童用药品种不足成人用药品种的5%。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主任邓力说,儿童用药市场存在品种少、规格少、剂型少等特点。这一方面是由于儿童特殊的生理机制造成。由于儿童机体发育尚未成熟,药物在体内代谢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稍不注意可能就会让药物对孩子的肝脏、肾脏等造成危害。

  除此之外,在临床研究中,儿童通常不作为观察对象,所以,儿童用药剂量大多是以成人剂量为基础,结合儿童的体重、体表面积及年龄等换算而来,这给儿童用药安全带来了威胁。而正是由于这样“成人儿童药物混用”的状况,使得家长们总把孩子当做“缩小版”的成人,在用药上存在诸多误区。

  1、小孩吃大人药

  据报载,一位粗心的爸爸在4岁的儿子感冒时,随手拿了自己前段时间吃剩的速效感冒胶囊给孩子服用。没想到,孩子出现了惊厥……儿科医生指出,感冒是儿童的常见病,但是服药却不能随意。儿童最忌服速效感冒胶囊。这是因为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肝脏解毒功能也不健全,在感冒发热时若服用速效感冒胶囊,易引起惊厥,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甚至肝脏损害。

  许多家长都知道儿童用药应慎重,但不少家长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将成人药物减半或减量就可以。其实,有些药不适合儿童服用,并非减量就行。

  陈福雄指出,像一些缓释胶囊就不适合剥开分份服用,因为这些药物使用了特殊的制剂技术,用胶囊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和数量,如果为了减少分量而剥开给孩子吃,就将会破坏药品的结构,导致大量的药物瞬间释放,达不到缓释及控释的效果,极易造成毒副作用,产生毒性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2、不仔细看药品说明书

  很多家长在药店买药之后,不认真看药品说明书(最多看看“用量”)就给孩子喂药了。这种做法是错的。因为药品说明书可以帮助家长对该药的成分、适应症、禁忌、副作用及药品贮藏等各方面的认识。要知道,凡是药物都有或多或少的副作用,既不能因惧怕副作用而因噎废食,也不要对说明书上所写的副作用置之不理。

  在进口药的说明书上尽可能详尽地列举副作用,这其实是对使用者的一种保护,提醒患者合理用药。服药后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可以及时与药品说明书核对,有助于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停药或更换其他药品。所以,家长在给孩子用药之前,应仔细阅读。这是合理用药的一个重要步骤。

  3、凭经验给孩子用药

  “久病成医”,一些孩子会经常感冒发烧,家长就在家备上很多感冒药、退烧药,一旦孩子出现症状,就“凭经验”给孩子服药。邓力指出,孩子的咳嗽、流鼻涕、发烧等这些症状也许根本就不是家长以为的“普通感冒”,家长自己给药很容易误判断,延误治疗。

  4、差不多、随意吃

  随意给药,这一点是很多妈妈行为习惯的特点。陈福雄说,给孩子的药物,有两种剂型特别容易随意。第一类是需要掰开来吃的药片,另一类是药水。那么小的药片要均匀分成两三等份,家长常常办不到,也觉得多一点点无大碍;而药水如果没有配刻度量器,家长给孩子喝药水常常也很随意。

  实际上,准确地把握用药剂量是非常重要的。陈福雄指出,药品一旦超出儿童适用的剂量,容易引发中毒,而剂量过少又不易达到疗效,因此家长在细节上必须严谨一点。

  5、“补药”就多吃一点

  许多家长都担心孩子缺乏营养而长不高、长不快,于是长期给孩子吃钙片、鱼肝油、维生素等“补药”。

  专家认为,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来说,最重要的是营养均衡、运动锻炼及充足的睡眠,长期给孩子服用“补药”,常常会造成药物过量而中毒。

  6、捏着鼻子给孩子灌药

  5岁的妞妞感冒了,她一向都怕吃药,见着给药的瓶子放在面前,就开始哭闹。于是,爸爸妈妈一人抱着孩子,不让其动弹,一人捏住了妞妞的鼻子,把药水全部灌进她的嘴巴。在哭闹中,药液呛进妞妞的气管中……几乎是每个家长都给孩子灌过药,所幸的是,并非所有的孩子都像妞妞一样发生误吸的事故。

  医生提醒

  容易造成耳聋的抗生素

  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

  红霉素、氯霉素、盐酸万古霉素

  1、自用抗生素

  孔孔现在3岁半,有一次感冒发烧,体温上升到39.5℃,扁桃体也发炎了,医生根据这种状况给孩子开了抗生素口服,没多久就退烧了。自从有了这次经历之后,每次儿子感冒发烧,孔孔妈就会去药店买抗生素给孩子吃。她觉得只有抗生素疗效好,能让孩子少受罪。

  邓力说,家长给孩子自用抗生素的现象很普遍,实际上,抗生素的使用应该有严格的指征。医生在选择抗生素的时候,需要考虑感染的种类、严重程度、有无过敏史等,若家长随意给孩子吃抗生素,一方面延误病情,同时还会增加孩子治疗的风险。

  2、滥用退热止痛药

  随意使用退热止痛药或增加退烧药剂量,很容易引起儿童虚脱甚至休克。一般来讲,当小儿体温高于39℃时可使用退烧药,而体温在39℃以下时(有高热抽搐病史的小儿除外)则不宜使用退烧药,应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

  另外,退热止痛药的毒副作用也不容忽视,常见的退热止痛药因含有非那西丁,易使小儿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降低携氧能力,造成全身组织器官缺氧。

  3、滥用止咳药

  有些家长最怕孩子咳嗽,因为一咳嗽常常会迁延很久,所以,只要孩子一咳嗽,家长就立即给孩子服用止咳药,虽然咳嗽暂时减轻了,但痰液不能顺利排出,大量蓄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会造成气管堵塞,反而会加重病情。

  止咳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剧烈无痰干咳效果明显,但长期使用有成瘾性,需凭医生处方购买。因此,家长在给孩子选择OTC止咳药时应特别注意,小儿一般不适合使用中枢性镇咳药,如含有可待因、咳必清、美沙芬成分的止咳药。要不然滥用止咳药,后果很严重。

  4、滥用中成药

  很多家长想当然地认为,西药副作用大,中药更加可靠,而中成药是纯中药制剂,副作用也小。所以,使用中成药时很随意。

  比如小朋友感冒初期出现咽喉疼痛,但没有鼻塞、流涕等症状,家长就给孩子服用“银翘解毒颗粒”。本来孩子没有流鼻涕,服药后反而鼻涕多,还频打喷嚏,这就是因为家长不辨寒、热、虚、实,孩子风寒感冒却错用了辛凉药物,导致病情雪上加霜。

  安全锦囊

  咨询专家 规范谨慎

  对用药安全的忽视,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专家指出,其实,家长只要重视这一问题,并在细节上处处小心,就可以给小宝宝安全用药。

  (1)优先选择“儿童专用药”

  平时,家长可以先上专业网站或电话咨询,找到一家能够提供儿童专用药的医院。因为有些成人的药物是不能给孩子服用的。比如喹诺酮类的抗生素给儿童使用,会影响其软骨发育。

  (2)精确计量,药量不多也不少

  值得强调的是,小朋友的肝肾发育未完全,一次给药的剂量错误,就可能产生毒性或治疗失效,每次服用药量应力求精确。家长要购买精确好用的量具、喂药器,先确认药量刻度,并正确量取,才能给孩子合适的药量。

  如果是袋装的颗粒,最好先倒出来均分后再给孩子服用,不要大概地倒。如果是液体,可用带刻度的喂药器(如滴管、量杯、勺等),以精准量取给药剂量。

  (3)想办法,让宝宝好好吞服药物

  小朋友特别害怕吃药,因为药不好吞,又苦又涩,为了避免孩子一吃药就哭闹呛吐,家长应选择适合小朋友吃的剂型,比如优先液剂、糖浆、悬浮剂等。另外,也可以选择专门为小朋友设计的固体药品,例如容易咬碎的咀嚼锭、颗粒状的粉剂等。

  (4)仔细核对药袋,妥善保存药品

  在医生开药后,最好能够详细询问医生或药剂师给宝宝用药的时间、顺序及用量。这样回家后,就能按医嘱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专家提醒,药品应该放在小朋友拿不到的地方,床头和手提包都不宜放置药品。用药后,家长应该把瓶盖拧紧,不要随手把开封的药物放在桌上或抽屉里。家长们还应该定期检查家里的药品,清理药箱,把过期的药扔掉。另外,小朋友的好奇心非常强,家长尽量不要让小朋友帮助你拿药,更不要在他们面前服用,以免孩子模仿。

  陈福雄还提醒,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不断呕吐、昏昏欲睡,或舌头和嘴上有灼伤的痕迹,或嘴里有异味,就要考虑孩子是否误服了药物,要立即带上其可能误服的药物到医院救治,家长不要随便给孩子喝水或催吐。

【儿童不合理用药比例或超3成】相关文章:

儿童“科学用药”的原则04-15

儿童用药切忌成人化04-19

儿童腹泻须知的用药禁忌04-09

儿童家庭用药注意啥?04-09

儿童减肥 切勿轻易“用药”04-10

儿童腹泻 用药需对症04-11

儿童用药不当会损害健康04-17

儿童用药需提高警惕04-19

如何辨别儿童专用药剂?04-19

儿童感冒不用药更安全?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