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电脑游戏有害无益

时间:2023-09-20 07:33:20 家居 我要投稿

  从根本上来说电脑和电视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同。一方面电脑里有着大量毫无意义的垃圾;另一方面,借助电脑,孩子也可以进行一些有趣有益的游戏,孩子会从中获得快乐,并且学到很多东西。

误区电脑游戏有害无益

  相对于电视节目来说,光盘有其自身优势,即具有交互性,让孩子可以自己控制速度和节奏。市面上有很多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游戏,这不仅让孩子们从中获得乐趣,而且会对学习很有帮助。一些优秀的儿童节目如《狮子牙》、《芝麻街》,同样可以通过光盘观看。教科书出版社虽然在出版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方面表现一般,但也出版了越来越多的可以帮助孩子在家学习的光盘,通过游戏他们可以加深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不过,尽管的高质量光盘为数不少,一些孩子们还是会弃之如敝履,而沉溺于电脑游戏中不能自拔。调查显示,电脑游戏(尤其是射击类游戏)特别受到男孩子的追捧,他们经常乐此不疲,父母也往往无法阻止。通常来说这对孩子也不会有很大的危害。这种现象的产生其实与游戏内容关系不大,这里真正吸引孩子的是打级通关所需要的反应速度和灵活性。如果孩子不是单独一人关在房中玩电脑游戏或是掌中游戏机,而是和其他人一起联网或者联机的话,家长可以稍微松一口气。因为这种游戏方式不仅更加有趣,而且有利于增进小朋友之间的友谊,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在年龄大些的孩子中还出现了一种叫做“联网派对”的社交形式,这种聚会有时人数能达到近千人。孩子们在租用的大厅中聚会,然后在同一个游戏中并肩作战。不过参加聚会的人一般都是“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的爱好者,在这类游戏中游戏者从主观视角体验手持武器战斗的情景。

  那么,电脑游戏是否会引发暴力倾向呢?如果会,程度有多大?目前这个问题在学界仍有争议。模拟理论认为带有攻击类项目的游戏会诱发“攻击性”倾向;抑制理论认为攻击类游戏可以起到缓解紧张的作用,从而防止攻击性倾向的产生;而习惯化理论则认为游戏会造成孩子对暴力的麻木,使他们习惯于使用暴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与习惯化理论对立的宣泄理论则认为,游戏可以减少孩子的暴力倾向,因为他们在屏幕中体验了太多的暴力。

  专家们一致认为,单独地谈论电脑游戏对暴力的影响是没有意义的,电脑游戏对游戏者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受到游戏者本人情况和周围环境的制约。因此并不能排除电脑游戏可能会对少年儿童造成消极影响,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沉迷于某种美化暴力或者残忍行为的游戏,千万不要让孩子放任自流。

  问题在于,孩子们一旦沉浸在某种不适合他们年龄或含有暴力及残忍内容的游戏中,便会足不出户,与其他朋友减少交往。要防止这种情况出现(为了使游戏中那些情节只在电脑屏幕而不是现实生活中出现),家长切不可把电脑妖魔化,而应该主动和孩子聊聊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努力玩游戏以及游戏吸引人之处何在。孩子很希望父母能够有时间与他们一起玩游戏,这样,孩子们往往也不会只是坐在电脑前面,对家里的情况不闻不问。如果一个孩子迷失在虚拟的世界中,真正的原因一定是现实世界出了问题,而不是电脑游戏。

  在这个多媒体时代,彼此相连的众多要素在我们周围构成了一个日益增长的媒体世界:电视节目、电影、玩具、动作片、广告、网页、光盘、t恤衫、海报和图书。要把这一切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家长需要和孩子约定一个时间表,确定每天或每周使用媒体的时间,这样孩子就不会无限度地打游戏或者看电视了。对于媒体的消费就如同对待食物一样,有很多不好的食品,但也有一些好吃且不会造成肥胖的食物。

  在电脑媒体被广泛使用的过程里,人们需要提高驾驭媒体的能力。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孩子是他们进入互联网的领路人:90%有孩子的家庭都拥有电脑,而没有孩子家庭的电脑拥有率仅为52%。接入互联网的家庭比例与之类似。6到13岁的孩子中有1/3经常上网。因此,家长必须让孩子意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他们与陌生人建立链接的时候,比如聊天或发送电子邮件要注意防止在用户名或者邮件地址中透露个人信息,也绝对不要轻易输入个人的数据和信息。家长最好和孩子一起上网,保证孩子在聊天,上论坛的时候能够学会聪明地保护自己的数据安全,同时与孩子就上网的行为规范达成一致。

【误区电脑游戏有害无益】相关文章:

儿童酱油有害无益09-10

人为多胎怀孕有害无益09-17

孩子用脑过度有害无益09-18

“硬摘瓜”对宝宝有害无益09-17

婴儿剃满月头有害无益09-17

孕妇爬楼梯有害无益09-18

极端化心态对胎儿有害无益09-18

(经典)产后滋补过量有害无益09-18

产后滋补过量有害无益09-18